“战国说客”颠覆《史记》 张仪对手不是苏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战国说客”颠覆《史记》 张仪对手不是苏秦
2009年06月12日 17:33 来源:深圳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姜安昨日现身《百家讲坛》

  “战国说客”颠覆《史记》

  昨日央视十套《百家讲坛》首播深大教授姜安主讲的系列节目《战国说客双雄》。该节目十集,将持续至6月20日。在昨日开讲的第一集《张仪入秦》中,姜安引用考古发现,论证“张仪、苏秦并非同一年代的人”,颠覆、刷新《史记》、《战国策》说法。

  串起历史碎片

  “从公元前475年开始,中国进入长达250年的战国时代”,如何谋求生存、富国强兵成为各诸侯国思虑的大事,有一群人,他们动动嘴,轻则夺得一座城池,重则挑起一场战争,更有甚者,能颠覆一个国家。这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战国说客。姜安认为,战国有两个特点,一为战争,一为合纵连横,在此大背景之下,绝代双骄横空出世,那就是说客群体中的旗帜性人物——张仪与苏秦。这是姜安设计的《战国说客双雄》的开头语,但是可能出于电视媒体的考虑,讲座开头采用了解说词的方式解说“说客”。

  张仪作为战国时期最著名的说客之一,姜安如何揭开其纵横天下的秘决呢?关于张仪的出身,《史记》的记载只有三个字“魏人也”。张仪是个怎样的人?姜安讲了一段历史故事。张仪有一次去楚国,曾与楚国令尹也就是楚相吃饭,饭间,大家传看楚相的一块玉璧,结果玉璧不见了,大家一口咬定是张仪偷了,理由是“仪贫无行”,因为张仪贫穷,所以没有道德,于是抓住张仪暴打一顿,回家后妻子责怪他不务正业,张仪只问“舌头还在不在”?由此可见,张仪一出身卑微,家贫;二意志坚定,宁愿挨揍不肯自损名誉;三是作为纵横家,舌头就是生存、成就大业的工具,只要有舌头,一切都会有的。张仪的本事何来?师出鬼谷子。姜安说到鬼谷子权谋包含的三大要素,一为捭阖,即万物之根本,二为揣情摩意,三为钳制术。

  姜安告诉记者,《百家讲坛》注重历史细节,讲求叙述的力量,而历史又离我们太远,没有完整的故事与描述,须按逻辑对历史碎片进行整合,碎片如何串联,所表达出的历史都不一样。

  张仪的对手不是苏秦

  根据《史记》的记载,张仪与苏秦在鬼谷子处完成学业之后,意气风发,准备到各诸侯国中一展才学。苏秦率先出道成为燕国国相,在联合各个弱国、合纵局面还未完全建立起来之时,他想到要找一个人到秦国去影响秦国的外交政策。之后就用激将法迫使被羞辱、怠慢的张仪前往秦国并暗中资助其在秦功成名就。这也是《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中关于“合纵连横”的讲叙。张仪与苏秦的关系自《史记》之后成为2000年来最流行的说法,虽多有怀疑者却未有实据,直到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考古发现,表明张仪死于燕昭王三年,而苏秦则是在燕昭王四年即张死后第二年才当上燕国国相。

  姜安由此得出,两人不在同一年代,合纵连横也不是同一年代的外交战略。那么谁是张仪的对手呢,姜安认为是公孙衍。《孟子·滕文公下》有记载,一个叫景春的人与孟子有对话,他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这个对话也反映出“《史记》、《战国策》与事实不符,张仪苏秦两人之间并没有那么多离奇故事”,否则苏秦与张仪都是说客中旗帜性的人物为何不相提并论?“《战国策》在《史记》之前,受其影响,《史记》将苏秦出生提前了30年”。

  讲课是“文化征服”

  姜安是法学博士、深大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学,今年刚被评为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他被学生视为教师中的“偶像派”,授课就像演讲、辩论,他认为讲课从本质上来说是种以思想力占领文化制高点的“文化征服”,他非常看重学生的评价,他觉得衡量讲课水准的恒久标准还是思想与内涵,应该是集思想力、艺术想像、语言技巧为一体,他喜欢将一个问题放在重大背景中追问其合理性及必然性,讲求“历史厚度”与“文化高度”。

  而在《百家讲坛》讲课风格完全不同,姜安坦言压力大,因为《百家讲坛》与大学课堂无论从情境还是语言体系都不一样,而且电视媒体对缺点有放大的作用,录制又都是一次完成,没办法重来。姜安说,“《百家讲坛》的这次经历改变了我原来的讲课方式,我以前讲课就像辩论、演讲,语速比一般人快,有时说话的尾音会吐不清楚,另外我担心的是,过快的语速会影响历史的厚重与回味,历史本该是有停顿与思考的时间,这有益于我对语言结构、语言体系进行调整。”

  本报记者 刘 瑜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