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后再探"北京人"故居:不为找化石只为遗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72年后再探"北京人"故居:不为找化石只为遗产
2009年06月25日 10:23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昨日,考古人员在发掘现场工作。当日,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抢救性清理发掘工作正式开始。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浦峰
昨日,发掘现场安装了全方位摄像头进行全程监控。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时隔72年再探“北京人”故居

  昨日,世界文化遗产地———北京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开始抢救性清理发掘。这是出土了“北京人”头盖骨的周口店遗址,自1937年大规模系统发掘停止72年后,首次进行的以遗址保护为主旨的抢救性清理发掘。

  目的 发掘重在修好剖面

  “本次保护性发掘不是为寻找化石,而是要把已出现危情的剖面做好”。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发掘队领队高星说,清理发掘的部位为猿人洞西剖面,系周口店遗址的心脏,是遗址最具科学价值的标志性堆积体。“考虑其下部几近悬空,在重力作用下随时有坍塌危险;一旦垮塌,势必对现存剖面堆积造成更大程度的破坏。”

  据介绍,此次清理发掘的目的,一是消除西剖面上部开裂险情,将剖面切割平整并调整出利于保存堆积的坡度,便于后续保护和加固;二是在清理时系统对地层进行观测和取样,以供沉积学、环境学和年代学分析测试;三是通过改善剖面外观、放置更清楚的标志、利用揭取的样品,进行地层序列复原等。

  计划 发掘20平米历时4个月

  高星介绍,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发掘面积是20平米,但在实际发掘中面积会更小。

  虽然发掘面积不会扩大,但清理时间却大大延长了。之前周口店曾对外公布是两个月(5至7月),由于新的危情的发现以及专家论证修改方案,本次发掘预计将持续到10月,才能完成包括前期准备、抢救性发掘、整体清理和系统取样等工作。

  影响 游客可视频观看发掘进展

  出于安全考虑,发掘期间将有专人管理现场、维持秩序,晚间和工作间歇时间设专人在现场看护。发掘区外围将设置警戒线,严禁游客进入。

  虽然“戒备森严”,观众却可以现场感受到发掘的实时过程。由于发掘现场已安装了摄像探头,在整个发掘过程中,到周口店遗址参观的游客都可以在景区的旅游服务中心,通过大屏幕实时观测发掘现场的最新进展。发掘期间,每周三下午3时至4时,将有考古专家在现场为游客讲解发掘情况和相关知识。

  - 现场

  发掘地一次最多可容6人

  从山道上扶着栏杆,脚下没有台阶,全都是碎石、砖头,慢慢向下“滑行”10米,眼前是一个只有普通住宅卫生间大小的凹地,凹地呈弧形,宽约1米,深约3米,两边是开裂的剖面和陡坡。

  “一次最多只能容6人!”负责看管发掘现场的工作人员说。

  6名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所有人都戴着安全帽。能看到的最先进的仪器是一台用来测量数据的全站仪,其他都是最原始的工具———锤子和錾子。工作人员一手锤子,一手錾子,慢慢对着一块石头敲击,“力道要拿捏得住,不能太使劲了,怕万一有破坏。”

  工作人员的走动也需异常小心,由于下方几乎悬空,工作人员走到“悬崖”边上时,脚步都得变轻变慢。

  剖面顶部的临时性防雨棚已搭建完成,除了脚手架,棚顶到地面还伸展出许多白色尼龙线,地面的一端固定,地面上还画出好多白色方格,这是用布方来定位。顶部开裂部位已用钢索缠绕牵拉。

  对于大块角砾和致密坚实的胶结土块,发掘中将采取电锯切割、风钻破碎等手段,避免敲砸振动带来的堆积松垮、坍塌,从而导致新生剖面的开裂和凹凸不平。

  - 对话

  “不为找化石 只为保遗产”

  针对北京人是否会用火等质疑,希望找到更确凿证据

  新京报:为何不把发掘留给科技更加发达的未来呢?

  高星(此次发掘领队、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高星):这次是保护性发掘,不是以学术目的和寻找人类化石为第一诉求,而是以遗产抢救和保护为主旨。目前猿人洞西剖面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甚至有局部坍塌和落石的危险。

  新京报:专家论证会后,发掘方案有哪些修改?

  高星:细节上进行了补充。触动土体尽量少、留下的尽量多、数据提取尽量细,这是专家们提出的意见。猿人洞的一土一沙都是宝,我们会仔细研究。

  新京报:发掘能否发现头盖骨?您的期望值是什么?

  高星:我想,这次发掘肯定会发现一些以前没发现的文化遗存,人类、动物、遗迹品或生活痕迹等的化石。

  现在学术界不断对周口店遗址提出新问题,如北京人是否真的以此为家、是否会用火、是否有狩猎能力等,希望在这次发掘中找到更加确凿的证据和答案。如能在这些问题上取得举世公认的实际进展和突破,比发现北京人化石所带来的轰动效应,更有贡献。

  新京报:之后还有何计划?

  高星:这是一次“外科手术”,规模不大。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不会再碰它了。对于清理出的标本、样品,将会及时运至室内妥善保管,珍贵标本放置保险柜确保万无一失。此外,我们还考虑将来做一个完整复原的展示。本报记者 王荟

  - 大事记

  1918年3月 北洋政府矿政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找到两种啮齿类和一种食肉类动物化石。

  1923年 奥地利古生物学家找到两颗牙齿。

  1927年 中国地质调查所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拨款2.4万美元作为发掘经费,对“猿人洞”大规模发掘。

  1929年 12月2日,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发掘出第一个完整北京猿人头盖骨。

  1931年 发现残破的“北京人”成年人下颌骨。

  1937年 因“七七事变”发掘被迫中断。

  1941年 令人极为痛心的是,所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现的化石都于太平洋战争中失踪,至今不知去向。

  1949年 北平解放,发掘得以恢复。

  1951年 发掘获得少量化石和石器,现存10余件。

  1966年上半年 在裴文中领导下,发现了中国猿人额骨、右顶骨残片和右下第一前臼齿各1件。

  1978年-1983年 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继续对“猿人洞”发掘,发现了些哺乳动物化石。

  2003年6月 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掘,发现了古人类的下颌骨等化石。据新华社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