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历史创作展:我们需要民间立场来鉴别真相——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当代历史创作展:我们需要民间立场来鉴别真相
2009年07月01日 10:42 来源:南都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刘滨作品《精武门之霍元甲打擂》:以略带怪诞的手法诠释霍元甲打擂这一历史事件。
    徐唯辛作品《遇罗克》:遇罗克的面容与经历从另外一个角度揭示了文革历史的残酷性与真实性。
    蔡远河作品《英雄·祭》:画面重现汶川地震中灾民们面对如此强大的冲击后,以及面临崩溃的边缘里本能的反应与种种的动态。作品消解了史诗歌颂的感觉,力求瞬间真实。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当人们面对历史的目光被一种角度所束缚的时候,精神上的贫乏和思想贫血就会随之发生。将于7月4日上午在广州扉艺廊开始的“公众历史频道——当代历史创作展”,是一场有别于主流艺术观念、试图打碎“题材决定论”和“题材敏感论”对历史真相的扭曲的展览。在那里,我们得以暂时绕开宏大叙事所设置的禁区,先在细碎的回忆中积累和保存真相的碎片。

  大历史之外还有公共史:“公众历史频道——当代历史创作展”即将在广州开幕

  当人们面对历史的目光被一种角度所束缚的时候,精神上的贫乏和思想贫血就会随之发生。将于7月4日上午在广州扉艺廊开始的“公众历史频道——当代历史创作展”,是一场有别于主流艺术观念、试图打碎“题材决定论”和“题材敏感论”对历史真相的扭曲的展览。在那里,我们得以暂时绕开宏大叙事所设置的禁区,先在细碎的回忆中积累和保存真相的碎片。

  南都周刊记者·罗小敷 实习生 黄薪儒

  著名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萨义德把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作为政治判断的基础,而且以文化作为“记忆”抵抗“遗忘”的武器。巴勒斯坦人的“丧失与剥夺的历史”,他说“这是一段必须解救出来的历史——一分钟一分钟、一个字一个字、一英寸一英寸地解救”。

  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类似的尝试正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发生。广州美术学院李公明、胡斌策划的“公众历史频道——当代历史创作展”,让萨义德的武器在这里被策展人李公明的“艺术”取代,“艺术同样可以作为以记忆抵抗遗忘的方式,同样应该面对那些必须解救出来的历史”。

  此前,国家文化部门发起了一个长达数年、投入金额高达数亿元的官方艺术文化项目——“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在过分追求流行时尚,而疏离对历史文化深度思考的当下艺坛,这个工程是富有建设性意义的”,李公明说,但这个工程公布的100个供艺术家选择的主题,仍然偏重于旧的党的革命历史观下的事件人物,不少值得深思的严肃问题被回避。而且,因为主流美术与当代艺术两者之间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鸿沟,中国现当代历史题材创作被理所当然地看成主旋律命题,当代艺术家的参与度明显不高。

  因此,2008年初,李公明和胡斌萌生出做一场围绕国内当代历史进行的艺术创作展的念头,试图跳出主流意识形态对题材与创作手法上的限制,完全从公众个人的角度出发,对历史事件、人物、片断做出思考、讲述和联想。

  这是一场没有经费就已启动的民间艺术展。同年6月,展览的第一场座谈会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举行。这其实是策展人对展览构想的一次忐忑不安的自我检验,“当时我们俩都不确定是否会有艺术家感兴趣来参与,甚至很悲壮地想过,如果没人参展,我们自己每人拿一张作品出来。”

  座谈会上,李公明以长篇报告文学《雪白血红》对敏感题材的成功突破为例,历数国内美术创作在观念和创作手法上的停滞不前,打出“民间立场,多元声音,自由探索”的口号。主题名称定位为“公共历史频道”,是因为频道具有传播功能,希望艺术家或者普通公众能在这个平台里来传播、分享自己对历史的真实记忆。

  在作品的甄选上,策展人毫不隐晦地表达出将篡改的历史或历史的空白尽量还原出来的倾向,强调个人对历史的独立思考与体验。徐唯辛的《历史中国众生相之遇罗克》是他创作的近百个人物之一,遇罗克是在“文革”期间因《出身论》一文获罪致死的思想者,近些年学界对其有很多的讨论。去年因雕塑了裸体王小波而闹得沸沸扬扬的郑敏也为遇罗克做过一座雕像,但年轻一代多数都不知道这样一个重要历史人物。还有一些在官方主流美术中不被列入重点表述的历史题材,比如在文学、影视剧中被大众所熟知的张爱玲、霍元甲等,本次展览中也有新诠释。

  打破了固有的约束和预设,艺术家对历史的记忆和表达变得五彩缤纷。当然,艺术家对于历史题材的创作观念、手法、风格等等的呈现充满了差异性,在精神指向上并不全朝着某一特定方向,它们中间充满矛盾。甚至会有一些始料未及的作品,比如有的艺术家表现的是能引起很多讨论的话题,但创作自叙却只是简单重复教科书里的老调调:“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该如何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有些年轻艺术家流露出强烈的民族情绪,这是当下民族情绪高涨在历史题材创作中的折射。

  “这个展览可能看起来不那么精准,但它有一个总的导向,即呈现历史和历史表述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策划者希望以此作为中国现当代历史创作探讨的开端,接下来还将展开专题性研究,如“历史的篡改”、“历史的空白”等。展览已经引起海外关注,将应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之邀,于明年参加该校举办的一个与历史、政治题材密切相关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和研讨活动。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