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情节基本属实 真实情报工作什么样?——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潜伏》情节基本属实 真实情报工作什么样?
2009年07月02日 09:03 来源:法制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电视连续剧《潜伏》从开播到现在始终受到观众的喜爱,据当年曾战斗在隐蔽战线的老同志评价,这部电视剧所反映的红色情报人员的工作情况,基本是真实的。那些当年与敌人进行过殊死斗争的中国共产党的情报人员,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大多仍工作在公安或国家安全系统。1988年,在北京市公安局工作的李润山,采访了当年打入敌特组织的红色情报员———高伯万,并根据高伯万的口述,整理撰写了这篇记录着一段惊心动魄历史的回忆文章。本栏目自今日起连载这篇文章,敬请关注。

  旧案新观

  潜伏

  一位红色情报员的真实故事①

  李润山

  1946年6月底。

  北平南苑军用机场戒备森严,布满了持枪核弹的士兵。

  一架灰色的美式DC46型飞机抵达这里,机舱里走出一个身着笔挺西装的人。他,就是国民党国防部二庭庭长郑介民。

  国民党中将、军统在华北地区的头目马汉三走向飞机迎接这个从南京飞来的特务头子。

  郑介民和马汉三握手寒暄后,便急匆匆地钻进汽车,向北平城里疾驶而去……

  郑介民的行踪虽然极其诡秘,但他赴南京国防部参加重要会议的情报早被打入军统内部、担任北平行辕督察处特别工作队特研组中校副组长的中共地下党员高伯万获悉,并且掌握了郑介民回北平的特殊使命,即派遣秘密电台,组织“张垣特潜组”,打入张家口解放区。

  高伯万,1930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中学读书时就秘密参加了革命活动,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九一八”事变后,打入伪满军队,收集敌人情报,发展党的组织。后又以北平行辕督察处特别工作队特研组中校副组长等职务为掩护,与敌人要害部门接触,培养、发展秘密关系,获取敌人的重要情报,在隐蔽战线上冒着生命危险,与敌人周旋。

  北平行辕督察处特别工作队是军统的一个机构,特别工作队的上校队长马越溪,1943年就被高伯万发展成工作关系。

  负有特殊使命的郑介民进城后没喘息,就急忙向马汉三透露了军事会议的内幕,他告诉马汉三:“我们要和共军开仗,首先要占领张家口一线,要挑选几个精干的人立即打入张家口,建立秘密电台,准确搜集张家口共军的战前情报,以确定进攻张家口的准确时间。此事干系到国军的行动部署,甚为重要,你我都要竭尽全力,万无一失!”

  两人密谋了派遣潜伏电台的计划并将这个潜伏组命名为“张垣特潜组”。

  马汉三感到这个特潜组事关重大,非等闲之人可为。他思考良久,向郑介民提出了从北平特别工作队里挑选潜伏人员,并向其推荐了马越溪。

  对于马汉三举荐的人郑介民还是很信任的,不过为了稳妥起见,郑介民还是亲自召见了马越溪。

  见面后一谈话,郑介民比较满意。随后,他向马越溪交待了派遣“张垣特潜组”的目的和任务,并着重强调说:“此次任务关系到国军进攻时间的选择问题,只有掌握共军的情报,才能择机定夺,一举拿下张家口,因此,绝不能贻误战机!”

  接着,他又问马越溪:“你考虑让谁出任组长?”

  “特研组有个副组长办事挺干练的。”

  “叫什么?”

  “高云行。”

  马越溪在被郑介民找来前并不知道要跟他讲什么事。他一听郑介民让他立即定人,急切中灵机一动,就随便胡诌出这样一个名字。他心里暗想,特潜组的事情得回去和高伯万商量商量,先把郑介民这里应付过去再说。

  “人选一定要有把握,这可是关键。”郑介民一再叮嘱道。

  “姓高的颇有办法,他跑单帮去过张家口,不但对那里熟悉,而且还有可靠的掩护地点,潜入张家口准没问题。”马越溪随着郑介民的问话,编得还很圆滑。

  郑介民听着马越溪的口气也就不再怀疑了。随即,他从公文包里抽出一张便笺,签发一份任命“张垣特潜组”中校组长的命令。写完后,他将命令递给马越溪说:“副组长由你任命,译电员、交通员都要找能干的人。”

  从郑介民处出来,马越溪急忙向高伯万汇报了郑介民布置潜伏电台的情况,还补充道:“郑介民说他负责张家口战前的情报工作,一再叮嘱我说,如果不行别耽误他的事。你看怎么办?反正名字是假的,到底派谁去,还是接不接这个任务?”

  高伯万也感到事情重大,没想到敌人这样阴险狠毒,这个特潜组关系到张家口党政军民的安危。他想,这个情报太重要了,就是牺牲自己也要把这个情报送出去,绝不能让敌人这个阴谋得逞。

  当时,国民党军队对张家口解放区封锁严密,特务密探活动猖獗,要想将情报送出,需要冒着随时献出生命的危险,那么高伯万能否完成这个任务?请关注下期“法案聚焦”版“旧案新观”。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