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文学大系:铁凝"笑傲江湖" 金庸"射雕"出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新文学大系:铁凝"笑傲江湖" 金庸"射雕"出局
2009年07月07日 10:30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五辑(1976-2000)出版,争议来了

  铁凝“笑傲江湖”,金庸《射雕》出局

  1935年,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10卷本《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以文学选本的方式,书写了“新文学”第一个10年的文学史。让当年的发起人赵家璧和鲁迅、郁达夫等编撰者意想不到的是,《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续编工作竟然持续了80余年。日前,30卷本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五辑(1976-2000)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至此,五辑共百卷《中国新文学大系》囊括了21世纪前的中国新文学。

  第五辑由王蒙、王元化任总主编,陈思和、雷达、孙颙、李敬泽、江曾培、吴泰昌、谢冕、李辉、沙叶新、吴贻弓、秦文君、杨扬、郏宗培等专家学者任各分卷主编。经过5年时间,第五辑以30卷、2150万字的规模,由1500位作家的3000多篇(部)作品所组成,包括这一时期介绍到大陆来的香港、台湾作家的作品。

  第一辑中,鲁迅等人都亲自参与了编撰工程,他们确立了新文学第一个10年中重要作家的话语权。75年之后,第五辑记录了中国新文学另一个重要时段。这套书能否树立第一辑那样的经典,编选背后又有什么故事?记者采访了丛书主编之一李敬泽,以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评论家陈晓明等人。

  1 标准——

  一个人不超三篇留下了很多遗憾

  去年5月逝世的王元化,在生命的最后岁月接受了这项艰辛的工作。因为身体原因,他并没有直接参与太多编撰工作,但他通过书面形式对《大系》编撰工作提出了建议。

  2007年5月,《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五辑分卷主编第一次会议在杭州召开,王元化的书面意见中,除了肯定“这20多年是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还特别对敏感作家作品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他说:“这些作家、作品是作为历史事实摆在那儿的,而展现历史则要尽量做到完整。”

  这个意见在长篇小说卷得到了验证。长篇小说完整收录了古华的《芙蓉镇》、张炜的《古船》、白先勇的《孽子》、王蒙的《活动变人形》、陈忠实的《白鹿原》、铁凝的《玫瑰门》和王安忆的《长恨歌》等7部作品。该卷主编雷达表示,相对于完整收录的7部作品,节选收录的25部作品更注意多元化、包容性,对敏感作品也不回避。这25部作品中,有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莫言的《酒国》等风格完全不同的作品。

  王元化还在建议中提到了选家的个性问题:“希望主编不要过于发挥自己的个性,而是应该尽量从文学史的角度出发,尊重文学史上的评价,以历史文献的眼光进行编选,而不是代表个人的观点。当然,也可以保留一点个性,在前言里进行评价的时候可以带上个人的色彩,但是选作品的时候不能太主观了,因为这毕竟是历史文献性的东西,要有一份公允心。”这个观点让人想起当年《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辑出版后,当时沈从文曾批评选本有太多的“个人意志”:“编选不可免有‘个人趣味’,不过倘若这种书是有清算整理意思的选本,编选者的自由就必须有个限制。”

  这个思路基本也被各分卷主编贯彻。李敬泽就表示,他希望能够突出重点作家的作品,而不是“面面俱到”,但“一个体例当中,一个人不能超过3篇,有些作家很多好的作品就不能够全部收录,必须刷下来,确实是挺遗憾的”。

  2 长篇——

  铁凝《玫瑰门》全选 贾平凹《废都》落选

  长篇小说是整部《大系》中最受关注的部分,也引起最多的争议。比如,雷达本来准备全选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但后来发现《中国新文学大系》第四辑中已经收录了金庸的《笑傲江湖》,就放弃了这一部。

  另一个更大的争议,是贾平凹、莫言两位作家分别只有《浮躁》和《酒国》两部作品入选了节选部分,而现任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的《玫瑰门》则入选了全选,这难免令人产生联想。

  对此,雷达表示,从25年近3000部长篇小说中挑选作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选择的标准是有历史性、文献性、权威性,又要有深刻思想内涵与完美艺术形式,也就是“诗与史的完美结合”;这7部作品的选择也经过数次反复,光是他电脑里存有的淘汰掉的目录就有十几个版本。他说,长篇小说的挑选参考了历年的作品排行以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结果等,但不会完全一致。7部完整入选的小说中,只有3部是曾经得过茅盾文学奖的。

  他评价全选的7部小说各有特色:《玫瑰门》对中国女性的体验探究得比较深刻,“我固执地认为这是铁凝的最好的作品,外界有联想不奇怪,但是真正熟悉新时期文学的人不会奇怪”。《长恨歌》是比较成熟的都市文学文本;《活动变人形》虽然写于上世纪80年代,但对知识分子的刻画比现在很多作品要深刻;《孽子》是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而节选篇目中的阿来的《尘埃落定》、贾平凹的《浮躁》等多部作品也曾经在全选的名单中。对于这项名垂青史的编撰工程,雷达强调,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公信度,人情因素坚决不可能,“每个主编都有一个神圣的使命,绝不会因为蝇头小利让一个文学价值很低的作品进入新文学大系” 。 

  雷达还特别提到了贾平凹的《废都》,“该书盗版有120种,影响很大却也很敏感;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影响也很大,但能不能作为重点作品收录却很有争议”。最后,《黄金时代》入选,而《废都》则出局。

  3 短篇——

  排排坐吃大锅饭 港台作品全出局

  短篇小说在整个第五辑中共有3卷,以刘心武的《班主任》打头,以河北作家李浩的《那支长枪》收尾,可以说最能反映中国小说20多年来的变迁。其中广东作家杨争光的《高坎的儿子》和《蓝鱼儿》,魏微的《乔治和一本书》入选。

  分卷主编李敬泽告诉本报记者,他在编选的时候有个原则,就是:多冲突,在冲突中找到最好的。原则之下又有两个个人标准,一是注重文学史价值,例如《班主任》这篇小说,一直到现在都很经典;二是作品能否活在现在的阅读当中,是否经过30年后还能让读者阅读、接受。“其实30年当中大家都有跳跃的眼光,作家昨天看与今天看已经不一样了,所以在编的时候,必须重新估计作家以及作品的价值。”

  李敬泽断断续续地编了两三年,但现在看来,他觉得结果不能够让自己充分满意,“如果重新弄的话可能会有调整”。不过,李敬泽说他“还是要给自己封一个‘劳动模范’,因为要编成3卷180万字,横跨24年的作品着实很不容易”。

  在2007年《大系》第五辑分卷主编第一次会议上,李敬泽曾表示第二、三、四辑都过分注重每个作者的平衡,而他认为应该像第一辑那样,突出重点作家的作品,“短篇小说三大卷篇幅平均收录了120到130位作家的作品,这样不就成了‘作代会’?我以为,短篇小说是非常容易被人遗忘的文本,我们的工作应该是和遗忘作斗争,让那些真正对这个文体有贡献的作家和出色的作品留下来,不必‘全面反映’,造成排排坐吃大锅饭的局面。”但最后的结果,还是每位作家最多只能入选3篇的体例,这让李敬泽觉得十分遗憾:“一个人不能超过3篇,有些作家很多好的,却不能够全部收录。另外,有一些作家的作品其实我觉得可以多编些进去的,例如张承志只收了2篇进去,而朱文的也只有一篇,本来希望可以最少3篇的。”

  还有一个遗憾,是“理论上应该包括港台作家的,但是最后出于各方面的考虑还是没有收录”。这些瑕疵让李敬泽觉得:“如果再让我重编一次,肯定会有所不同。”

  □观点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评论家陈晓明: 

  王朔长篇落选,让我有点失望

  记者:陈思和在2007年关于第五辑的一次讨论会议上说,《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辑在大学中文系学生的学术论文中引用率是最高的,而第二辑至第四辑却几乎没有任何引用。您觉得这主要是什么原因?第五辑会不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陈晓明:这个是多方面的原因,一是这套书后几辑在学生中影响比较小,学生现在能够使用的材料越来越多,不限于传统。编这个大系的时候明显有一个滞后性,现在很多新书其实都会概括这些时期的文学史,而且学生使用的网络资源多了,数字平台丰富了,所以就不会去选择使用大系作为资料。

  至于第五辑,我觉得肯定还会有这样的问题,因为网络资源这么丰富,大系里面的作品只是一小部分,而且并非全部都是经典。

  记者:第一辑用选本的方式做了文学史的事,郁达夫所编的“散文卷”,1/3左右的篇幅给了鲁迅以及周作人,但后来的几辑每个作家的作品都很平衡,现在第五辑依然是这样平衡。李敬泽觉得这样变成了“作代会”。这样会产生哪些问题?

  陈晓明:我觉得经典化在现在很难延续,因为现在都是提倡“科学思想”,就是平均主义,这样的做法对文学来说是致命的。就好像当时鲁迅是巨人,但是其实他在当时的地位只高郁达夫一点点,而就是这一点点的差距让他成为了巨人。现在衡量作家不能以纯文学去衡量,因为大家可能在别的领域,例如政治这些方面地位都不一样,这些都成为了现在衡量作家的标准之一。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个人兴趣以及文化立场,不可能把某个人排得太高,大家都差不多。现代的文学制度其实提倡的是平庸文学,许多文学都被平庸化了,而且公众都不容许某个人鹤立鸡群。

  记者:您个人觉得长篇小说卷有没有遗漏重要的作品?您个人心目中这段时间最好的6部作品是什么?

  陈晓明:其实我觉得是有遗漏的,这有各方面的原因吧。例如我觉得,其实贾平凹的作品《废都》比《浮躁》要更加有特色,但是可能是因为争议太大所以没有入选。苏童跟王朔的长篇其实也应该选进去,但是这里却没有,确实让我有点失望。

  最好的6部作品我觉得是:贾平凹的《废都》、柯云路的《新星》、莫言的《檀香刑》、《丰乳肥臀》、王蒙的《活动变人形》、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

  记者:为什么您会选择这6部?

  陈晓明:第一是这些小说能够把生活经验表现出来,对历史以及人性都有一种穿透性;第二个是艺术上有创新。小说作为艺术表现形式,语言以及修辞艺术都是十分重要的。最后一个是在综合方面说的,就是小说一定要有大势,就是小说中有一种“势”,作者可以给出这部小说的位置。

  记者:李敬泽说短篇小说要让那些真正对这个文体有贡献的作家和出色的作品留下来,不必“全面反映”,您认为呢?您心目中这段时间最重要的小说家有哪几个,如果以5个为限定的话?

  陈晓明:当然,艺术是有选择的,我十分赞同李老师的说法。对我而言这段时期重要的5个作家是:王蒙、莫言、贾平凹、王安忆、王朔。因为他们对历史以及人性的把握都十分到位。作为某个年代的作家,我觉得一定要把那个年代的历史通过作品展现出来,他们能够做到。

  附:长篇小说全选篇目

  古华《芙蓉镇》、张炜《古船》、白先勇《孽子》、王蒙《活动变人形》、陈忠实《白鹿原》、铁凝《玫瑰门》、王安忆《长恨歌》

  长篇小说节选篇目

  《尘埃落定》、《浮躁》、《酒国》、《平凡的世界》、《少年天子》、《东方》、《第二次握手》、《隐形伴侣》、《钟鼓楼》、《一个人的战争》、《黄金时代》、《务虚笔记》、《曾国藩》、《南渡记》、《南方有嘉木》、《日光流年》、《羊的门》、《在细雨中呼喊》、《旧址》、《私人生活》、《大漠祭》、《马桥词典》、《战争和人》三部曲、《突围表演》、《香港三部曲》、《白门柳》三部曲

  □回顾 中国新文学大系

  第一辑

  由出版家赵家璧在上世纪30年代创意并主编,第一辑(1917-1927)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于1935年印行。第一辑共10卷,收入了新文学运动头10年的绝大多数优秀作品,由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作总序,聘请当时参与新文学运动的著名人物胡适、郑振铎、鲁迅、茅盾、郑伯奇、周作人、郁达夫、朱自清、洪深、阿英任分卷编选人并撰写分卷导言。

  第二辑

  1982年12月启动第二辑(1927-1937)的编撰工作。社长兼总编辑丁景唐和赵家璧等在京、沪拜访了叶圣陶、周扬、夏衍、聂绀弩、吴组缃、巴金、丁玲、芦焚等前辈作家。丁景唐等还向胡乔木作了书面汇报,胡乔木对《大系》的续编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给予了很大支持和鼓励。

  第三辑

  1991年1月出版了第三辑(1937-1949)。

  第四辑

  1997年12月第四辑(1949-1976)共20卷全部出齐。在反映新中国成立后27年中国文学成就的这一辑中,收录了梁斌的《红旗谱》,杨沫的《青春之歌》等为数不多的长篇小说。 

  第五辑

  新世纪初,经过5年多筹备,上海文艺出版社邀请到王蒙、王元化担任总主编,聘请陈思和、雷达、孙颙、李敬泽、江曾培、吴泰昌、谢冕、李辉、沙叶新、吴贻弓、秦文君、杨扬、郏宗培等担任各分卷主编,用30卷的篇幅来全面展示中国新文学在20世纪最后25年的优秀成果。 

  本报记者蒲荔子实习生吴敏平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