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惊险小说大师福赛思: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真实——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政治惊险小说大师福赛思: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真实
2009年07月09日 19:22 来源:文学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1

  因让人难辨真假,弗雷德里克·福赛思的小说时不时会招来“罪犯的完美教科书”的指责,对此,这位被誉为“世界政治惊险小说大师”的英国作家给出的一贯回答是:我只是用小说来描绘特定人群的生存状态。在书中,我把狙击手所做的事以及做这件事的程序详细描绘出来,那是我作为作家的本分。真正的犯罪分子要从我的书中得到启发,那是他们的事,作家不应该为此而负任何责任。

  福赛思的“辩解”自有其道理,对他的指责也并非空穴来风。他的小说情节一再被“基地”组织模仿,并曾用来做马耳他峰会期间刺杀英国女王的行动蓝本;一名拥有狙击步枪的男子,也曾模仿他的处女作《豺狼的日子》中的情节,试图对当时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实施谋杀行动……他的每部作品都会引起西方各国情报机构的高度关注,成为美国中情局与英国秘情局反复研究的读物。

  当然,倘使仅止于衍生出类似的传奇逸事,并不能说明福赛思的创作有多么成功。事实上,自步入写作生涯开始,他的每一部惊险小说都会登上欧美畅销书排行榜,蝉联数周,经久不衰。他沉寂八年后推出的《阿富汗人》也不例外,小说甫一面世便在当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引起轰动,引来各国读者和媒体的热烈追捧。

  “9·11”之后,风闻“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正在密谋策划一次重大恐怖行动,美英情报机关立即兴奋起来。但他们对于这次恐怖行动的时间、地点和目标一无所知。他们在“基地”组织中没有内线,也不可能安插进去一个人,万般无奈之下,英国情报机关决定派出一名长相酷似阿拉伯人的本国情报人员潜入基地组织内部进行打探……

  尽管小说的主角是闯入敌后的英雄麦克·马丁,但伊兹马特这个人物形象同样令读者过目难忘。这个淳朴的阿富汗男人从小在巴基斯坦接受原教旨主义思想的熏陶,后来却慢慢走到了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对立面。加之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文中涉及的多起政治、军事事件都并非虚构:神秘的关塔那摩监狱,战火纷飞的阿富汗地区以及“基地”组织的最新恐怖行动……小人物的命运与改变世界的大事件紧密相连,这些都挑起了读者最敏感的神经。

  2

  有评论称:在福赛思的小说里,看不到什么抒情的描写,如果在书里出现了一片树林,有些作家会去描写一下这片树林的树如何绿,风如何柔,鸟叫声多么悦耳,再借机抒发一下主人公的情感。这样的手法在福赛思的小说里几乎不存在,他关心的只是,这座树林位于什么地方,占地面积多少,里面有什么树种,还有它属于什么人,而这个人和这片树林很可能是真实存在的。

  福赛思的创作力求真实,他笔下故事发生的背景无一例外都是真实的历史事件。《魔鬼的抉择》围绕上世纪80年代初苏联的粮食短缺、西方的能源危机和国际军备竞赛等重大国际问题,描写了美国和苏联两国之间惊心动魄的角逐;《第四议定书》则通过上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最高当局试图在英国组装并引爆一颗小型原子弹,从而影响英国政局的阴谋被阻止的故事,反映了当时欧美各国群众性的反核浪潮和苏、美、英等大国之间错综复杂的争斗以及各国情报机构间既对立又勾结的关系。

  然而,囿于对历史事实的描述,未必能达到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因为结局是已知的。

  比如《豺狼的日子》以上世纪60年代初,戴高乐总统结束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统治为背景,当时法国一些极端右翼组织反对其政策,雇外国职业杀手对其施行暗杀,却并未得逞。其间波谲云诡的过程,却令人生出无尽的悬想。福赛思深谙于此。在小说中,双方为了各自的目的展开了生死较量。“豺狼”即杀手的精明、冷酷和职业化,与法国警方的防范、侦察和追捕都同样令人赞叹。其间,理念的正确与反动似乎退出了道德的审判,展现的是双方的知识、智慧和毅力,扣人心弦的悬念从开始到终结都紧紧地搓揉着读者的心灵。

  福赛思能轻松地驾驭这种重大国际政治题材,显然得益于他此前的经历。他早期作品中一些不为常人所知的事实,也很可能是他获得的真材实料。生于1938年的福赛思6岁就曾试图搭载美军坦克去诺曼底,16岁能单独驾驶双翼飞机翱翔蓝天,17岁做过斗牛士,19岁任英国皇家空军战斗机飞行员。退役后,由于能讲英、法、德、俄、西班牙等多国语言,被英国路透社录用做记者,派往巴黎、柏林和比拉夫等地进行采访,足迹遍及欧洲、中东和非洲。

  在那个动荡不安、战火不断的年代里,他关注和追踪暗杀、爆炸、绑架、黑幕等国际政治事件。当上世纪60年代末,福赛思深感自己在记者生涯中终将一事无成,开始尝试写小说时,对西方各国的军队建制、谍报机构、武器装备等为普通人闻所未闻的知识的谙熟于心,帮了他的大忙。他的描述总会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以致英国的情报机关也时时刻刻关注着他”。而美国有书评者甚至提出:福赛思真会开玩笑,他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严肃的故事,豺狼的刺杀和警方的追捕使我们不得不向作者问道:这是虚构的吗?我们怀疑当局在掩盖事实。

  3

  挑剔的读者并不总是买福赛思的账。他们认为,福赛思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只是沾了题材的光。因为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国际政治领域是一个遥远、神秘的世界,我们一辈子也无法亲身经历,而福赛思的小说却把这世界拉近展示在我们面前,从而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然而,当被问到写同样的题材,又有谁能做到把虚与实结合得如此完美,答案通常是舍福赛思别无他人。

  的确,没有人会否认福赛思以假乱真的大师手笔。他书中的故事,有的是确实发生过的,有的则纯属杜撰;书中的人物,有的实有其人,有的却让人分不清是真是假。而他总能运用生花妙笔,将真人真事与艺术虚构近乎完美得融为一体。他笔下以假混真的故事是如此令人信服,以致当时法国一些报纸曾派记者去核实《豺狼的日子》中的一些情节。1978年4月,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发表一则耸人听闻的新闻,说福赛思为写《战争的猛犬》,曾于1972年出巨资帮助一批雇佣军在某非洲小国发动政变。虽然这消息后被证实为假,但却说明他的作品真正达到了“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境界。

  福赛思决意不让自己的生活,如同笔下的故事一样真假错乱。他的小说里充满现代高科技的技术成果,他本人却既不用手机,也没有电脑,而是几十年来一直保持使用打字机习惯。因为在他看来,打字机是真实可见的东西,不用担心写出来的小说会在电脑硬盘里丢失,更不用担心黑客入侵;他的作品自是精彩纷呈,他的妻子却因他沉溺于创作而屡屡离家出走,惹得他抱怨道:我最讨厌写作,这是天下最苦闷的工作。但人世间就是这样奇怪,最讨厌写作的人,恰恰提供了最惊心动魄的作品,创造奇迹的福赛思总有理由出乎我们的意料。

  作者:余扬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