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相声抢占梅龙镇时尚地段——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民间相声抢占梅龙镇时尚地段
2009年07月27日 11:35 来源:天天新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民间相声抢占梅龙镇时尚地段

  平均年龄不到25岁,要让“80后”出家门进剧场

  打着“时尚地标的传统复兴、南京路上听相声”的旗号,一个平均年龄不过25岁的团体“相声会馆”近日在南京西路梅龙镇旁的乡音书苑悄然开张。这是首个大胆“抢占”市中心时尚区域的民间相声团体。

  在没有大牌撑腰、没有宣传的情况下,这样一个“80后”团体能否依靠相声这一北方曲艺在沪上黄金地段生存?相声这一北方曲艺能否在南方开出奇异花朵?昨日,记者走访了“相声会馆”,并就该现象对沪上曲艺界的触动采访了相关专家。

  关键词:年龄

  问:传统曲艺拿什么吸引新人?

  答:“80后”召唤同龄观众。

  记者了解发现,“相声会馆”是一个汇集了专业演员和爱好者,平均年龄不过25岁的相声团体。其中,除了演员郭德泉外,年龄最大的不过是29岁的金岩,而郑思杰等更是“90后”的孩子。

  团体内十几个演员中,既有专业演员,比如领衔主演金岩,出身相声世家,后师从著名相声演员李立山;也有从爱好者成长为正式演员的,比如张弘弢,接受传统教育、正规大学毕业,如今在国企工作,平时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和团队磨合,周末参加演出。为吸引更多观众,“相声会馆”也会不定期邀请外援,比如从长三角等周边地区特邀当红笑星。

  在“相声会馆”的周末专场中,有传统的相声段子、快板书、太平歌词,也有老段子的全新改编,而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原创的相声作品。在前晚的专场中,金岩就以原创相声《大保镖之明星大乱斗》引得台下一片爆笑,这个大约十分多钟的相声段子中,几乎囊括了《麦兜响当当》、“哈利·波特系列”、《越狱》等热门影视剧中的经典台词。

  “让‘80后’说相声给‘80后’听”是“相声会馆”的目标,金岩坦言:“传统曲艺要焕发新生机,首先要争取的就是年轻观众,尤其是白领,他们有消费力啊。但现在剧场演出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怎么让年轻的宅男宅女们迈出家门,走进剧场。”

  强调原创则是吸引年轻人走进剧场的不二要素,金岩表示:“相声本来就是要贴近生活、跟着时代热点打造的艺术,我们同样也都是‘80后’的孩子,我知道同龄人的兴奋点在哪里。我觉得,传统曲艺难以获得年轻人欢迎,关键是内容陈旧、形式老化,但其说学逗唱的精髓并不会过时。如果我们能用传统技艺结合时尚内容,那样的相声怎么会没有市场呢?”

  关键词:地域

  问:北方相声能在上海站住脚吗?

  答:没有语言障碍是大利好。

  一直以来,南北曲艺的交流始终碍于语言的障碍而难以发展,然而,随着普通话的全国推广及越来越多的外来移民,北方曲艺在南方水土不服的情况似乎有了一线转机。“相声会馆”的负责人邓涛告诉记者,在这一想法刚刚确立的时候,确实有许多朋友提出了担忧:“传统曲艺本就不景气,还要放在繁华的南京路”,“上海本土曲艺生存也是举步维艰,何况是北方的曲艺剧种”,此类劝说每天都从邓涛耳旁飘过,他却不曾有过动摇。

  谈及对相声入驻上海繁华地段的信心,邓涛坦言来源于三点:首先,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很多来自北方的新上海人要听乡音;其次,普通话的推广消除了南北语言障碍,人们接受相声没有隔阂;第三,相声的确是北方的曲艺剧种,上海人对它没有那种怀旧情绪也有好处,这样他们看到的就是相对较为新鲜的形式。

  记者从“相声会馆”周末演出的海报上发现,这是一个隶属于上海某文化传播公司的团体。公司负责人邓涛告诉记者:“其实‘相声会馆’的前身是从一个相声俱乐部发展起来的,以前多数是在社区进行演出。这样的演出做了三年,一直十分红火,上座率都在八成左右,不但吸引了很多以前没接触过相声的年轻人,甚至将一些爱好者发展成为如今可登台表演的演员。”

  关键词:票房

  问:黄金地段平民票价能回本吗?

  答:前期重在培养市场积累观众。

  据悉,如今“相声会馆”的周末专场只在每周五、六晚演出,虽然占据了黄金地段却开出了平民票价,35元一张票还附赠一瓶矿泉水。自6月20日开业至今,已持续演出六周,邓涛坦言开头的两场票房还不错,前两周由于天气炎热上座率差强人意。记者观看的那场周六的演出上座率也是一般,乡音书苑上下两层观众也只有六七十人。

  演出开场是一段快板书《大闹药王庙》,观众掌声还算热烈,然后是两段相声《朋友谱》、《论捧逗》及太平歌词《挡谅》,台下除了个别铁杆粉丝,反应可谓不温不火。真正的高潮出现在最后的新编相声《黄河阵》与原创的《大保镖之明星大乱斗》时,前者是外援付俊坤、吴建斌的保留节目,而后者就是金岩、张弘弢的全新力作。这两个段子不但演员被要求返场,剧场爆笑气氛骤然升温。

  对于相声在上海的前景,邓涛直言:“观众需要时间来慢慢累积,德云社最初也就十来个观众,熬了三年才大放光彩的。”

  然而,在繁华的南京路来培养市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我们‘相声会馆’并非一个独立运作的项目,它是整个文化传播公司的一个部分。”

  邓涛告诉记者,并不指望“相声会馆”在一开始就能挣钱,“‘相声会馆’和乡音书苑采取合作模式,租费并不是特别高,坚持一两年应该不是很大问题。我们主要是看好相声在沪上的市场,相信随着品牌的打响、越来越多人的参与,情况会很快乐观起来。”

  【专家声音】

  王汝刚:打破语言障碍推进南北交流

  对于年轻的相声团体入驻南京西路,上海曲艺家协会主席王汝刚表示支持:“让一部分来自北方的新上海人能够在上海听到乡音,可慰藉他们的相思之苦,而同时相声在上海的演出也为其争取了一部分南方观众,这对于大曲艺的创作也是很好的。”

  王汝刚坦言,回归剧场必然是未来的趋势,“我一直呼吁观众应当回归剧场,剧场有着其他观演形式无法模拟的现场力,是电影、电视等都不能代替的,相信不久后进剧场看戏会成为年轻人娱乐文化的主流。”

  而不论是说相声的年轻人或是唱滑稽的年轻人,要在沪上拿到“生存牌”都要增强功力拓展新剧目,王汝刚直言:“关键还是要提高演员的能力,不断推出贴近时代的好作品。常演常新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才能站稳脚跟。”

  王汝刚透露,人滑将在改造后的黄浦剧场推出全新的周周演曲艺专场。专场将汇集南北两地的曲艺形式,既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角戏、滑稽戏,也有北方的相声、京韵大鼓、评书弹词。

  吴孝明: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上海文广演艺中心总裁吴孝明表示:“‘相声会馆’满足了新上海人的思乡之情,也满足了部分喜欢相声的南方观众。我觉得,这是南北曲艺文化遥相呼应,体现了上海多元海派文化的特点,我们也在考虑怎么帮他们做大。”

  吴孝明强调指出:“现在观众分流很显著,要有的放矢地针对市场推出演出。周立波的小众文化产生大众效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年轻的相声团体的出现也值得我们本土曲艺工作者反思,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

  新报记者|朱渊|文|齐琦|摄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