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200年珐琅彩工艺复活 “中华甲子鼎”亮相——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失传200年珐琅彩工艺复活 “中华甲子鼎”亮相
2009年08月12日 09: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8月12日电  为庆祝建国60周年,用失传近200年的传统珐琅彩工艺打造,并由全国56个民族代表集体签名以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题名的“中华甲子鼎”本周二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亮相。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为揭开珐琅彩瓷器的神秘面纱,在国家博物馆的支持下,制瓷大师熊建军经过八年的研制,历经数百次实验,终于“破译”找回了制作珐琅彩瓷器的配方,致使失传了200年的珐琅彩工艺得以重新复活。

  据史料记载,珐琅彩瓷器是中国古代陶器制作技术顶峰时期的作品,它代表了中国传统陶器制作的最高水平,在世界上享有“彩瓷皇后”的美誉。然而遗憾的是,自清乾隆后期,这种珐琅彩瓷器的烧制技术就失传了,距今已有近200年。

  书写八种文字共祝华诞

  此次制作的“中华甲子鼎”在古代工艺基础上有所创新,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16位专家设计,中国民族博物馆全程监督制作,整 个生产过程完全采用清代的传统原料,制作过程包括碎石、踩泥、拉坯、修坯、吹釉、画坯、填彩、写款等几十道复杂繁琐的步骤,无一例外地采用我国传统的手工 方式,从制胎到成品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而成品检验时,只要稍有瑕疵便要打碎,成品率不足一成。

  鼎名中“甲”、“子”分别在传统纪年法天干、地支中排在首位,天干和地支的纪年顺序为60周年一个轮回。所以在东方传统中,每60周年为一次大庆。作为60年大庆的重要礼器,“中华甲子鼎”象征着团结、和谐、鼎盛和权威。

  “中华甲子鼎”材质为珐琅彩瓷,造型取自西周青铜重器“大克鼎”。鼎通高60厘米,鼎身施黄彩,以珐琅彩勾勒出腾飞的夔龙纹,寓意中华盛世,民族振兴。鼎腹正前方为沈鹏题写的“中华甲子鼎”五字。鼎内腹施松石绿釉,中央为60个“寿”字,象征祖国60周年华诞。内腹四周为祖国的56个民族成员的集体签名,汉文、蒙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哈萨克文、朝鲜文、彝文等八种文字共同书写着一句“我爱你,祖国!”并将其烧制在鼎内作为铭文,以表达对祖国60华诞的祝福。

  制作200尊单价3.98万

  鼎座顶面中央绘“五福捧寿图”,其下为“1949-2009”。鼎座正面为“红旗簇拥下的天安门”。鼎座长城图案环绕四周,四角饰象征长江、黄河的水曲纹浮雕图案,寓意中华民族江山永固,社稷和谐。

  “中华甲子鼎”底部烧制有中国民族博物馆的款样,制瓷大师熊建军亲笔签名及该尊宝鼎的唯一编号,使每一尊“中华甲子鼎”都具备绝无仅有的艺术价值。

  在清代,乾隆皇帝曾下过“庶民弗得一窥”的御旨,意思是“普通百姓就连看一眼珐琅彩瓷器都算是违反了王法,甚至会惹来杀身之祸”。而在这庆祝新中国60华诞之际,国家用失传200年的珐琅彩制作工艺打造的“中华甲子鼎”却可以让每一位普通市民都亲眼得见,甚至有机会永久珍藏。“中华甲子鼎”共制作200尊, 每尊价格为3.98万元。据中国民族博物馆昨天透露,本月底“中华甲子鼎”将赴四川博物院展出。(梁骁然)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