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我写作不考虑市场 相信有人和自己心相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苏童:我写作不考虑市场 相信有人和自己心相通
2009年08月12日 16:47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作家对现实发言要“慢一拍”

  苏童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认为,作家对社会生活唯一拥有的优势是有时间梳理,这个过程较慢

  羊城晚报:您曾经不止一次被邀请到这样的大众论坛来讲文学,怎么看待面对公众的这项工作呢?

  苏童:这对我来说是进行读者群研究的好机会,因为作家都是写东西给读者看的,但总不能到街头去调查。这样的场合最好,直接知道读者喜欢不喜欢,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在什么地方可以触动他的神经。

  羊城晚报:您写作的时候会关注市场吗?

  苏童:不考虑,因为是考虑不到的。市场从来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文学,当中又尤其是所谓严肃文学,通俗读物则不一定。但我有这样的信心,总是相信,有那么一群人跟我的内心是相通的,哪怕只有几千个、几百个都好。

  羊城晚报:您一直非常钟情于短篇小说的创作,哪怕因为这而“揭不开锅”。这跟很多名作家不太一样,为什么你这么执着?

  苏童:这是一种爱好,我从小就喜欢读短篇小说,后来就喜欢写。写短篇的快乐在于,每天写一点都是看得见的,几天以后整篇作品就出来了。但一个长篇有时要写一年两年甚至三年,期间没准会出什么问题,过程太不可测。其实写好短篇需要艺术中的艺术,这一点长期被媒体、批评界或者是读者低估了。

  羊城晚报:那么这次您的长篇新作《河岸》出版,是否标志着您的创作重心转到长篇上来了?

  苏童:其实这也是我的一个计划。因为写长篇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体力活,我觉得中国人一到50多岁体质就有明显的退化,精力难济。我是基于科学的认识,所以觉得40多岁时就应该开始多写几部长篇了。

  羊城晚报:您曾说“日常生活并不等于现实生活”,这有什么含义?

  苏童:因为我们容易有一个错觉,常常认为自己拥有日常生活,就意味着自己拥有某一种现实。但其实,现实是需要被发现的。

  羊城晚报:就因为需要去发现,所以您不主张立竿见影地把日常生活体现在作品里?

  苏童:慢是很优美的,我最反对社会急速的发展,我喜欢慢节奏。我之所以主张“慢一拍再发言”,是基于一种认识:现在,不仅是作家,而是整个知识分子圈,都觉得拥有审判社会、总结社会的超能力。但我觉得不是这样,知识分子也好,作家也好,艺术家也好,他对社会生活唯一拥有的优势是有时间梳理,经过详细的思考,慢慢形成文字,这个过程应该是比较慢的。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