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破解唐僧身世 他兼秉唐太宗之貌与魏征之魂——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学者破解唐僧身世 他兼秉唐太宗之貌与魏征之魂
2009年09月21日 08: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9月21日电  近日,应广大读者要求,著名学者汪宏华再次撰文解读《西游记》,文章认为唐僧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单纯厚道,他是一个中西复合体、君臣复合体,皮囊来自于孙悟空(影射李世民),灵魂来自于须菩提(影射魏征)。金蝉子实际就是悟空的第一任师父须菩提。如来佛为了让须菩提继续充当收复悟空的内应,所以将他改名换姓为金蝉子,并藏身于唐僧体内。金蝉子意即金蝉脱壳。另外,孙悟空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聪明,尽管唐僧的言行破绽百出,仍旧没有识破其本质。原文如下:

  一、《西游记》重新评价西天取经,认为玄奘本质上等同于佛祖的奸细

  《西游记》中唐僧的身世可谓玄之又玄。首先他是历史上西天取经的真实人物陈玄奘,其次他是新科状元陈光蕊的遗腹子江流,再次他是如来的二徒弟金蝉子投胎而生。那么,小说为什么要作如此微妙的改编与重塑呢?因为作者认为,自汉、唐以来,佛教带给了中国深重的灾难,对于当初玄奘等僧人的取经行为需要重新评价。

  于是小说就将玄奘虚拟成了自幼没有父母的江流,作者与唐朝傅奕的立场一致,认为“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第11回)。同时作者还像傅奕一样认为佛教“以三涂六道,蒙诱愚蠢;追既往之罪,窥将来之福;口诵梵语,以图偷免;且生死寿夭,本自自然;刑德威福,系之人主。今闻俗徒矫托,皆云由佛”,“实乃夷犯中国,不足为信”(第11回),所以另外又将玄奘虚拟成了如来的二弟子金蝉子投胎。金蝉子实乃披着羊皮的狼,以接受惩罚,做“十世好人”为名,充当如来收复中国帝王与民众的内应(详见下文)。在作者看来,历史上的玄奘即便主观上不是,客观上也等同于如来的细作,中国的汉奸。

  由于小说同时杂糅统合了汉明帝、唐太宗、明太祖三朝的取经故事,唐僧不仅是指代唐朝的玄奘,还泛指历史上所有去西天取经的僧人。

  二、玄奘是理学与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不过,作者反佛是有层次的,并不认为取经人天生就是奸细或汉奸,除了自身意志薄弱之外,外因还在于他们先前受到了儒学(尤其是融合儒道释的理学)和科举制度的毒害。且看江流的出生。

  贞观十三年,魏征出班奏道:“方今天下太平,八方宁静,应依古法,开立选场,招取贤士,擢选人材,以资化理。”太宗道:“贤卿所奏有理。”之后就开始张榜取仕了。

  但事与愿违,这种做法实际催生的不是形而上的“化理”,而是现实之功利。如赴考之前的陈光蕊对母亲说:“孩儿意欲前去应试。倘得一官半职,显亲扬名,封妻荫子,光耀门闾,乃儿之志也。”一夜之间,儒学就从上层建筑下降成了光鲜的经济基础。

  果然,在物欲的强烈激励下,陈光蕊很快就“五子登科”:中了状元;娶了名门之秀——丞相殷开山之女;怀上了宝贝儿子;在魏征的推荐下补上了江州职缺;最后他没忘记显亲扬名、光耀门闾,带着老母一同去赴任。然天有不测之风云,陈光蕊乐极生悲,先是他母亲染病,不得不半路舍下,之后在渡过洪江时遭遇劫匪,强贼刘洪将他抛入江中,并携带殷小姐取而代之去江州走马上任了。可怜陈光蕊,从虚无到暴发,又从暴发走向了更大的虚无,绕了一大圈终究是为人作嫁。当然,刘洪也没有好下场,十八年后被殷丞相领兵捉拿、处决。

  这就是儒学的矛盾律或曰动荡原理,理学将其虚化,科举将其物化,以至于引来“善人”追逐、炫耀,恶人妒忌、觊觎。社会从此陷入无休止的两极争斗。

  可悲的是,世人并没有看清问题的结症,相反,还滑向了两极分化更为严重的道教和佛教。比如陈光蕊在给母亲买鱼疗养身体时就信奉道家的说法:“闻说鱼蛇眨眼,必不是等闲之物!”便将鱼送到洪江放了生;殷小姐则在分娩前信奉佛教的说法,昏迷中感觉有人嘱咐:“吾乃南极星君,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随后便将儿子安放在木板上,推入了江中漂流。

  表面看,儒之后的道、佛兼信给他俩都带来了好处:陈光蕊因为放生而获得龙王的回报——沉入江中后驻颜延寿、起死回生;殷小姐因为相信观音的话而得到佛家的护佑——儿子被下游金山寺的法明和尚救起。实际上,这些喜乐不过又是新一轮悲剧的开始:陈光蕊虽然被升为学士,随朝理政,却失去了封妻荫子的机会,妻子“从容自尽”,儿子“立意修禅”,此时的陈学士无疑生不如死;殷小姐的儿子虽然获救,且确乎声名远大,但还要经历比父母更多更大的九九八十一难……与刘洪相对应,西方的妖魔鬼怪则是佛教虚实两极分化的产物(如来也将佛学变成了赚取黄金的工具)。

  三、玄奘是朝廷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作者认为,洪江惨剧的发生既有制度性原因,还是朝廷君臣权力斗争的结果。从后面魏征用仙术将唐太宗致病、致死、复生(参见《魏征暗结同党操纵李世民》/汪宏华)可以推断,他前面谏议唐太宗科举取仕,谏议唐太宗授职陈光蕊于江州,也是别有用心。魏征的目的是,历经两代人,培养出一个先天受到儒、道侵染,后天被佛教熏陶的取经人。他的这一手段与佛家选取花果山的美猴王异曲同工:魏征为学子提供鲤鱼跳龙门的机会对应于佛家为猴子预设水帘洞供其跳跃。二者的区别在于,魏征是用陈光蕊与陈玄奘父子接力,佛家是用孙悟空一人完成。不过,作者为了让接力更加紧凑,让虚构的故事与现实社会衔接,将玄奘十八岁的成长时间压缩到了一点,为零。前面陈光蕊应试是贞观十三年,后来玄奘出发取经还是这一年。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洪江惨剧的另一个作用力是来自唐太宗,他之所以频频采纳魏征的谏议,也是想从儒学起步,从胎教起步,擢选出一位儒道释兼通的、身份纯正的取经人。只是唐太宗的初衷与魏征大有不同,他是希望(1)用大乘佛教赎清自己登基前的原罪(包括杀兄弟);(2)以取经作为诈降术,伺机重新挑战如来(影射西方突厥),成就万世功名。魏征是希望(1)用佛教控制唐太宗的精神,攫取朝中实权;(2)充当如来的汉奸,向西方卖国求荣。就像陈光蕊与刘洪,唐太宗捕蝉魏征在后。这一对君臣便是制造洪江悲剧和社会动荡的另一组极端力量。

  四、唐僧的灵魂来自须菩提(魏征),皮囊来自孙悟空(唐太宗)

  除了时间压缩之外,《西游记》为了达到杂糅三次取经的目的,还运用了时间跳跃和空间循环等神话手法。时间跳跃,比如通过孙悟空在五行山下被压500年,就从东汉跨越到了唐朝。那么,空间循环是怎么回事呢?

  先看下面几件事:1、佛祖如来的十大弟子之一须菩提在灵台方寸山假冒道家祖师传道(道家有很多祖师,只没有须菩提);2、须菩提按照自家的门派和辈分给猴王取名为悟空(第1回),但后来当悟空对唐僧说自己已有法名时,唐僧说:“也正合我们的宗派”(第14回);3、如来将不专心听讲经文的二徒弟金蝉子贬到东土,先要求他做十世好人,后要求他投胎为唐僧,取经受难;4、唐僧在经过凌云渡时,跌落水中,随即被徒弟们扯起,但此时水中飘起一个死尸,悟空、八戒、沙僧指着尸体说:“师父莫怕,那个原来是你”(第98回);5、唐僧在取经回到长安后,又被八大金刚引回西方灵山,如来授予他们师徒四人以及白龙马各种不同等级的神职,其中唐僧职位最高——旃檀功德佛(第100回)。

  首先要提出的疑问是,在如来的十大弟子中并没有所谓金蝉子,但如来为什么要这样虚构,而且是一个中国式的名字?其次,为什么金蝉子犯了一点小错就被严惩,须菩提跨教传道,且培养了一个大闹天宫的弟子却能逍遥法外?还有一个问题是,历史上的玄奘没有重回西方,小说为什么要这样改编?

  综合分析,唯一能够得出的结论是:金蝉子是作者用间色法设置的连接须菩提与唐僧的桥梁。他名字的寓意是金蝉脱壳。先由须菩提金蝉脱壳即改名换姓伪装,后又由唐僧金蝉脱壳即脱去“死尸”、皮囊还原,回到如来的身边。

  如此,小说的空间循环就形成了,唐朝的唐僧取完佛经后重新贬到东土,做十世好人,自然就到了明朝。唐僧也就变成了朱元璋委派西天取经的“明僧”。

  正因为唐僧的灵魂被须菩提取代,所以唐僧说他取的“悟空”之名与自己同宗同派。不过,唐僧并不完全等同于须菩提,他的皮囊来自于另一个人——孙悟空。

  我们应当认识到,孙悟空怕软不怕硬,被压在五行山下之后,并没有完全屈服,为了骗取如来的信任,他改强攻为智取,分身变出了一个虔诚、软弱、美貌的唐僧,充当自己的师父。但很快就被如来将计就计,悟空的处境反而更危险了:一、须菩提作为前任师父,能力比他强,了解他的性情;二、悟空以为唐僧真是十世好人金蝉子投胎,轻敌,不设防;三,金蝉子会给悟空招来很多麻烦,因为妖怪都认为吃了他的肉能长生不老。悟空的分身术是弄巧成拙。

  正因为悟空将皮囊分身给了唐僧,所以500年后,悟空仍旧是猴相,没有进化成人。假如不分身,他在原始社会是美猴王,在文明社会就会是美人王,美貌如唐僧。

  这一分身表现在悟空影射的唐太宗,就是唐太宗将唐僧做了皇家级别的高贵华丽的包装,不但为他添置了九环锡杖、锦襕袈裟,还拜结他为御弟,给了他紫金钵、外交度牒。从外表上看,唐僧几乎就是九五之尊的唐太宗的化身、特使。

  就这样,从小被儒道释洗脑,失去自我的唐僧便沦为了唐太宗与魏征斗法的掩体,沦为了孙悟空与如来争霸的战场。

  五、如来改强力压制为软硬兼施,悟空亦不屈不饶、负隅反抗

  由于上面提到的原因,悟空与须菩提的斗争没有悬念。悟空即便火眼金睛,也不是师父的对手,看不透唐僧的真身,只以为观音、如来会暗中帮助他。比如悟空就猜测到唐僧的紧箍咒是观音所提供。

  实际上也怪孙悟空太大意了,须菩提并非无懈可击。例如唐僧在第一次念紧箍咒后,悟空想暗地里除死他:第十四回悟空头痛过后,“口中虽然答应,心上还怀不善,把那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长老口中又念了两三遍,这猴子跌倒在地,丢了铁棒,不能举手……”。很显然,当时能够预测悟空的心思,并提前做出反应的人,除了观音、如来,就只会是须菩提。但悟空没有仔细去想。

  悟空不仅大意,还很单纯,连唐僧对他实施的最简单的欲擒故纵之计都不能识破。例如当悟空第一次遇见妖怪——六个剪径劫徒时,唐僧先是激将他:“好手不敌双拳,双拳不如四手。他那里六条大汉,你这般小小的一个人,怎么敢与他争持?”悟空哪里经得起这般嘲讽,便冲上前去,先让对方砍自己的脑袋七八十下,之后取出“绣花针”,变出铁棒,一口气将六个毛贼全部收拾。

  但此时,唐僧不是夸奖孙悟空以弱胜强,而是反过来责怪悟空:“他虽是剪径的强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该死罪;你纵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么就都打死?这却是无故伤人的性命,如何做得和尚?……”悟空开始时也不示弱:“师父,我若不打死他,他却要打死你哩。”唐僧接着说:“我这出家人,宁死决不敢行凶。我就死,也只是一身,你却杀了他六人,如何说理?此事若告到官,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说不过去。”最后还提到:“只因你没收没管,暴横人间,欺天诳上,才受这五百年前之难……”悟空终于忍无可忍,离开唐僧,回东而去。

  在悟空看来,自己是有足够杀人理由的:第一,唐僧并没有事先嘱咐,只是挖苦不要用鸡蛋碰石头。第二,这六妖分别代表了佛家要求灭绝的六根:眼见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第三,对方先下手。

  悟空却没有意识到一个最大的道理:唐僧根本就不想与他讲理,甚至也不讲佛理,只要求他无条件服从自己,进而服从师爷——如来佛,变宗教信仰为身心奴役。

  可见,唐僧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厚道,悟空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聪明。他的出逃不过是像青蛙突然碰到了热水一样,下意识地跳了一下而已,根本没有想到唐僧是在暗中用计。实际上唐僧的言语矛盾重重,比如他明知悟空曾经大闹天宫、横暴人间,前面却说他“小小的一个人,怎么敢与他争持?”

  让悟空更加意想不到的是,如来早已对他实施了新的策略:(1)软硬兼施。先用儒家张良“三进履”的画儿警示,后用道家的东海龙王、佛家的南海观音规劝,最后用紧箍咒套住他的脑袋,胡萝卜加大棒。(2)围追堵截。空中是如来、观音监视,地下是妖魔阻扰,陆上是唐僧蓄意将他往魔窟中带……天网恢恢,悟空何处可逃?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须菩提所影射的魏征是奸臣,孙悟空所影射的唐太宗也不是什么明君,只是有那么一点点小聪明罢了。他确实不具备称霸天下的才干。

  顺便解释一下,紧箍咒并非神秘的魔咒,它是西方的一种酷刑——结脑箍,第97回曾提到。

  那么,悟空是不是从此就顺服了呢?是不是随着“六贼无踪”就真的六根清净了呢?还没有。在力不从心之时,这个“心猿”又将自己的双腿分身变出了一匹“意马”——白龙马,如第15回回目“鹰愁涧意马收疆”。可惜,就像当初他分身变出的唐僧被须菩提操纵了一样,“意马”也在第8回就被观音笼络了。真是不知悟空“小小的一个人”,还能与强大的如来集团争持多久?(完)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