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举行农耕文化节 展示特色民俗文化产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甘肃庆阳举行农耕文化节 展示特色民俗文化产品
2009年09月21日 20: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9月21日,2009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开幕式举行,图为“农耕诗韵”的主题表演。殷春永 摄
当地特色农产品和民俗文化产品。殷春永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甘肃庆阳9月21日电 (殷春永 张玉玺 崔琳) 今天,2009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开幕,这座陇东之城各县区展示出特色农产品和民俗文化产品,国内各地研究农业农史的专家、学者汇集探讨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

  鸡蛋形状的太空蛋茄、巨型南瓜、带字艺术苹果……科技培育出许多新产品,透射出庆阳丰收的景象。

  官方介绍,庆阳近年来以草畜、苹果、瓜菜、小杂粮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长足发展,被授予荣誉颇多:全国品质最优、发展面积最大的黄花菜基地,全国最大的白瓜籽仁加工出口基地,中国优质苹果之乡,中国黄花菜之乡,中国小杂粮之乡,中国杏乡,等。

  其实,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末期,这里就有农业发达的记载。周先祖不窋、鞠陶、公刘祖孙三代在这里积极发展农业,不断探索并改进农耕技术和生产工具,进行精耕细作,使这一时期庆阳历史上呈现了“行者有资、居者有蓄积、民赖其庆”的繁荣景象。

  中共庆阳市委书记张智全介绍说,如今庆阳的市情,可以用“红、黑、绿、黄”四字概括。红,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黑,有着丰富的石油、煤、气资源;绿,拥有丰富的优质农产品和生态旅游资源;黄,底蕴深厚的以岐黄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为代表的黄土地域文化。

  当地研究农耕文化学者称,在这块土地上,7000多年前就有了早期的农耕。自先周开始,庆阳先民们事农桑,务耕作,民风敦厚,逐渐形成了内涵极为丰富的农耕文化,这里也成为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重要地区。

  今天下午,中国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论坛在庆阳举行。来自国内研究农业农史的专家学者、官方农业部门工作者百余人集会,就农耕文化的传承创新、与现代农业的融合等方面,阐述各自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旨在唤醒人们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民俗和地方特色文化,保持生产生态生活和谐。

  悠久的农耕历史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俗风情,这里的香包绣制、唢呐、道情皮影、剪纸、窑洞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此间的展厅里,除丰硕的果蔬外,琳琅满目的香包最是抢眼,挂件、颈枕、腰垫形式的香包推陈出新,共200多个种类。难怪这里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香包民俗文化节,且年年红火。

  国家农业部原部长何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励小捷、副省长咸辉等出席了今天举行的文化节开幕式。完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