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乃伊制作的不传之秘:包一个尸体需上千米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木乃伊制作的不传之秘:包一个尸体需上千米布
2009年10月10日 16:13 来源:半岛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埃及艳后想象图。
壁画再现埃及艳后形象。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包裹一个尸体需千余米亚麻布

  古埃及人相信人的生命在死后还会继续,认为完整的尸体是灵魂在来世栖息的必要场所。因此,他们对死后保存尸体和对生前保持良好健康同等关切。制作木乃伊是古埃及特有的传统,也是古埃及文明留给后世的一份特殊的遗产。

  制作木乃伊的技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和提高起来。古埃及人没有为后人留下有关木乃伊制作方法的记载。于是,揭开木乃伊的制作秘密就成为很多科学家的研究重点。最近,美国得克萨斯州A&M大学的研究人员声称,他们揭开了木乃伊的秘密。

  法宝 提炼焦油制作木乃伊

  美国得克萨斯州A&M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古代埃及的木乃伊进行了研究,从而揭开了3000多年前防止尸体腐烂的秘密。

  A&M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马龙·肯尼卡特、蒙库·基姆和钱瑶荣(音译)与亚历山大大学的同行一起经过研究发现,数千年前的埃及人用从中东地区搞到的石油提取焦油将尸体制成木乃伊,从而达到防止腐烂、永久保存的目的。

  肯尼卡特和他的小组同事一起对苏伊士运河附近地区进行了研究还发现,附近地区的玻璃工厂还使用焦油烧火。肯尼卡特解释说:首先,我们可以从公元前900年起就保存完好的木乃伊中提取的焦油分子‘指纹’,然后,用这些‘指纹’与已知的油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焦油的来源。而且,埃及人显然发现用焦油处理木乃伊有助于对尸体的保存,焦油起着天然的水封(防水)作用,对尸体具有毁坏作用的潮气很少或者根本就不能穿透包装材料。 ”“在那个时候,埃及人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的人更懂得如何让尸体木乃伊化,使用天然的焦油显然是他们尸体保存工作中的重要程序。 ”

  途径 焦油取自数百英里外

  肯尼卡特说,在得克萨斯州的海湾海岸也发现使用焦油进行水封,那里的土著印第安人用焦油涂抹独木舟和船只,用来防水,但是,在古埃及人知道焦油的这种用途后2000多年印第安人才掌握了这项技术,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古埃及人是多么聪明。

  肯尼卡特说:“我们知道的另一件有趣的事是,埃及人使用的一些焦油是来自数百英里之外的苏伊士湾地区,这意味着这条贸易通道的建成可能比我们想象得还要早。”他们的研究小组通过对那些地区进行研究还会发现更多的东西,因为那里仍然有天然焦油存在。玻璃碎片证实,在那一地区的玻璃制造工艺非常熟练。肯尼卡特还说,在苏伊士运河的拉斯扎法拉纳地区还发现了天然焦油和沥青。

  肯尼卡特说:“我们需要对那个时候的一些贸易线路进行研究,我们可能还会发现其他有趣的信息,比如在这么多年前,埃及人是如何使用焦油的,他们是如何进行贸易的。 ”

  美国研究人员的这一新发现,使得木乃伊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古埃及人喜欢记录历史,所有的神庙、墓穴,统统画满了埃及神祗、法老战功、以及各种大小事情,甚至连死者家中的猫狗也都会画上去,但在这么多的历史记录中,从未发现木乃伊的制造方法。

  秘密 制作方法是不传之秘

  有人说,木乃伊的制作方法是不传之秘,不能记载,只能口授,因此,当那些技师与技艺逐渐消逝后,就再也没人知道怎样制作木乃伊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木乃伊的制作过程逐渐清楚起来。但直到现在,我们只知道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时,制作师先通过鼻腔吸出脑髓,注入药物洗清脑部。然后在腹部拉一个口子,取出肺、胃、肠等器官,体内留下心脏。再用椰子酒和捣碎的香料冲刷体腔,填入树脂、浸过树脂的亚麻布和锯屑等物,照原样缝好。

  尸体需全部埋入氧化钠中干燥。 70天后,制作师取出尸体进行清洗,涂上油膏和香料,用大量的亚麻布包裹严密,外面涂上树脂。包扎时,从手指和脚趾开始,要特别小心防止指甲脱落。腹部的切口处盖上盖子。这样包裹好的木乃伊,保持着脱水前的形状。有的木乃伊头上套有特别的面罩,酷似死者生前的面貌。

  所有取出的器官都会另外存放,只有心脏不会取出,而是让它留在身体内。原因是古埃及人相信,心将被胡狼神阿努比斯放在天平上称量,用来衡量他在人世间的善恶。也因此,埃及人避免心在无意间泄漏了一些不适当的秘密。木乃伊的包扎技术在二十二王朝达到顶点。那时,尸体的内脏在处理后重新放入体内。

  制作木乃伊的时间长费用昂贵,除需要各种药品、香料、避邪物、护身符等,仅包一个尸体,有时就要用1000多米的优质亚麻布。因此,只有国王、皇亲国戚、贵族富豪才花销得起,穷人只能从简,甚至草草了事,大约只要几天时间就可以完成。皇室木乃伊的制作,时间可以长达数月。 据《北京科技报》报道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