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专家:中国入选"世遗"项目仍"少得可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非遗专家:中国入选"世遗"项目仍"少得可怜"
2009年10月13日 17:08 来源:扬子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其中,中国申报的22个项目全部列入。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有166项入选该名录,中国以总数26项名列第一。相关人士估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其他国家很难超越我国创造的纪录。中国“世遗”数急剧膨胀的背后,到底是喜还是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在受访时表示,中国入选的项目不是太多了,而是“少得可怜”。此次端午节申报成功了,春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都有待申报。1028项国家级名录项目,都将列入今后申报“非遗”名录的预备清单。

  在数目上追求平等

  是对文化的不平等

  就在有人惊呼,世遗迎来“中国年”之时,张庆善坦言,评选规则改变了,一次性通过南京云锦、安徽宣纸、浙江龙泉青瓷等22项尚在意料之中。“一个只有几百万人口的小国与拥有几亿人口的大国,一个由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与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大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方面,一般不可能有可比性。所以,在数目上绝对追求国家的平等,其实是对各种文化的不平等。”此外,少数民族文化也被予以充分关注,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有藏剧、新疆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贵州侗族大歌、中国朝鲜族农民舞、甘肃花儿等民族艺术形式,此外,妈祖祭祀仪式的入选也是众望所归。

  但是,虽然目前中国共有26项列入世界“非遗”名录,并不意味着“太多了”。“我认为依然少得可怜。日本有16项列入名录,这次也有13项入选。它们一个市或县的某个节日的某种舞蹈,都因为得到很好的保护而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此次尽管由鄂湘苏三省联合‘打包’的中国‘端午节’名列其中,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但我们的春节、中秋节这样大的节日都还没有进行申报。”

  申报的目的是

  为了更好地保护

  有不少业内人士担忧,如此“大跃进”,会不会令“世遗”的金字招牌掉价?对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对“非遗”的提名数量表示关注,今后不太可能一次通过太多项目的说法,张庆善表示:“我们每一次申报都是按照联合国的程序按部就班严格执行的。至于今后是否会有数量要求,还不清楚。我们申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不会单纯追求数量多少。”如同世界文化遗产一样,加入名录只是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何保护还在于每个国家每个地区。和世界文化遗产不同的是,“非遗”的许多内容与百姓密切相关。“除了确实无法融入当代社会的一些‘非遗’内容,因此我们正在积极探索‘非遗’的生产性保护。比如中国的剪纸,其基本功能已经发生了转化,不再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却以艺术品的形式进入了审美与收藏的行列,这就是生产性的保护。”(张楠)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