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鹰:话剧可娱乐但不可泛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王晓鹰:话剧可娱乐但不可泛化
2009年10月22日 13:39 来源:文学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如果追求娱乐、搞所谓“小制作商业戏剧”成了趋之若鹜的时尚主流,年轻人戏剧最具本质特性的“实验精神”就会从根本上被消解。原本应该成为箭头的实验戏剧,直接与商业戏剧这个箭羽相粘连,一支飞奔向前的箭就会变成原地打转的圆环,话剧艺术的内部发展机制将出现影响久远的“危机”。

  1

  近年来,北京、上海甚至一些外省大城市的民营小剧场戏剧发展可以用“蓬勃发展”来形容。这首先说明我们的管理机制中,话剧演出的“准入”门槛降低了,许多年轻戏剧人有了在体制外投身话剧舞台、圆艺术梦想的机会。比如在北京的话剧舞台上,有国家话剧院、北京人艺这样的主流戏剧,也有以依靠明星效应、华丽制作、轰炸推广的商业戏剧,民营小剧场戏剧则以自己的特有方式形成了“第三种力量”。而正是这三个层次戏剧演出的并存,使我们的戏剧形态,至少是北京和上海的戏剧形态,开始接近国外现代都市戏剧艺术的普遍构成模式。

  2

  然而,我国小剧场戏剧的“草根”形态也有令人忧虑之处,那是关乎“发展”的。话剧作为一门虽然古老却从不缺鲜活生命力的艺术门类,两千五百多年来生生不息的发展机制,在于“实验、主流、商业”三者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推动的关系上。主流戏剧沉淀了深厚丰富的艺术传统,并适应于主流价值观和主流审美品格,它以都市社会主流人群,包括青年学生、青年白领这样的潜在主流人群为基本受众。主流戏剧的发展则靠实验戏剧的先锋探索,实验戏剧致力于表现对戏剧艺术、对人性内涵不同寻常的理解和不同寻常的表达,许多实验探索被时间淘汰,而一些确有价值的艺术创新则被时间选择,它们渐渐被更多观众所接受,被更多创作所采用,于是它们便无形之中成了主流戏剧的一部分,这同时也意味着主流戏剧的发展。主流戏剧中更加成熟、更被普遍接受的部分,已实际具有了获取商业利益的可能性,所以商业戏剧是主流戏剧发展基础上的一种再发展。从这个关系模式上可以看出,戏剧艺术像是一支时间之箭,实验戏剧是锋利的箭头,主流戏剧是长而坚实的箭杆,商业戏剧则是宽宽的箭羽。事实上,世界各国的戏剧艺术基本上都是依此模型发展的。

  实验戏剧最应该出现在年轻戏剧人的创作中。可是我们的年轻戏剧人和民间剧社却常常致力于在剧场制造笑声,而其中许多笑声又常常是廉价的。这可能是社会大氛围中“文化消费主义”甚至“泛娱乐化”影响的原因,也可能是我国缺乏对实验艺术创作的扶持政策的原因。因为实验性艺术是艺术发展的必要形态,又因实验性艺术的小众接受决定的非盈利性,所以欧美许多国家乃至亚洲的日本韩国,都会动用一定的国家和社会资源支持,鼓励实验性艺术,以保持艺术的发展机制和文化的生态平衡。反观我们现在的年轻戏剧人,他们因为热爱话剧而进行话剧创作,同时他们又要通过话剧解决自己的经济生存问题,于是以娱乐性演出获得经济利益,便成了他们合乎逻辑的选择。这本来十分正常,但问题在于如果追求娱乐、搞所谓“小制作商业戏剧”成了趋之若鹜的时尚主流,年轻人戏剧最具本质特性的“实验精神”就会从根本上被消解。原本应该成为箭头的实验戏剧,直接与商业戏剧这个箭羽相粘连,一支飞奔向前的箭就会变成原地打转的圆环,话剧艺术的内部发展机制将出现影响久远的“危机”。另一方面,话剧艺术的发展与观众的进步直接相关,观众鉴赏水平的提高又与其鉴赏经验累积直接相关,如果观众只把走进剧场当作简单的娱乐消费,话剧艺术的外部发展机制当然也会出现影响久远的“危机”。

  我们当然需要娱乐,但中国现代都市文化不应该建构在“泛娱乐化”的基础上。观众需要多方面的文化营养,需要在艺术熏陶中,特别是在创新性思维的激发中走向精神境界的现代化。我国的话剧艺术能否参与这个现代化的进程,既要借助于政府和社会的扶持机制,也要依靠话剧人或者部分话剧人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

  3

  我们国家在大力倡导创新,而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创新,首先要有一种在深刻思维层面中跃动的创新意识,这种深刻的思维跃动决不是仅在实用、功利层面的灵机一动可以同日而语的。话剧应该而且能够在剧场里激发这种思维跃动,它应该而且能够用自己独有的、艺术的方式激发人们有深层推动力的创新意识,而且它肯定可以比别的艺术表演形式做得更直接、更强烈。当话剧艺术在民族走向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参与了其中“人”的精神生活现代化的进程时,它便在本体意义上实现了自己充满生命力的价值。

  作者:王晓鹰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