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扬的前半生:曾被鲁迅指为“四条汉子”之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周扬的前半生:曾被鲁迅指为“四条汉子”之一
2009年10月29日 16:03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图:毛泽东与周扬(左)等在延安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周扬的前半生

  1949年6月30日,解放区和国统区两支文艺大军齐聚中南海,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7月19日,中国文联宣告成立。作为创始人之一的周扬,此时41岁,刚过不惑之年,也将及他的半世人生。那么,在成为中国文联创始人乃至文坛领袖之前,周扬的前半生,又是怎样走过的呢?

  读书和入党

  1908年11月,周扬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县,原名运宜,字起应。在家乡度过了几年近于私塾的学习生活后,1925年秋季,他考入上海南方大学,1926年又转入大夏大学。在大学时期,周扬虽对革命思想非常感兴趣,但对他影响最大的却是尼采。周扬自述说:

  惟因当时在李石岭教授影响下,深深醉心于尼采主义,尼采思想在我的生活中曾起重大作用,我应该说,是革命的作用,他教了我大胆否定一切因袭、传统、权威,在我脑筋中行了一次大扫荡,没有这次大扫荡,接受马克思主义也许不会有这么纯净、干脆。然而也正因为这点尼采主义的教养,使我在1927年对革命极端的倾倒当中,保持了在组织上超然的立场。

  尼采的“上帝死了!”“重新估价一切价值”的名言,使周扬受到了鼓舞。在扫荡了“脑筋”中的“传统、权威”的同时,周扬开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了对共产党的向往。周扬在自述中写道:

  “四一二”以后,正当白色恐怖非常高涨,昨天还是革命者的我所认识的好些同乡,今天突然变成了规矩人的时候,我却再也不能抑制我的愤怒,我感到一种要报复的欲望,于是我就加入了党(《周扬自传》。这是周扬在延安鲁艺工作期间所写,没有具体日期,据行文推测,大致在1943年前后)。

  那一年是1927年,正是蒋介石对共产党人进行“四一二大屠杀”的恐怖时期。这一年,周扬19岁。这样一个时期,这样一个年龄,这样一个举动,周扬对加入党组织的热切渴望,不需着墨渲染已跃然纸上了。

  虽然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但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下,周扬并没有对党所领导的革命有多大作为。加上随之而来的暑假,周扬决定借探家的机会,到当时大革命的中心武汉去寻找一份工作。在武汉徜徉了一个多月后无果而返。等到他再回到上海的时候,不但他的入党介绍人夏钟润到日本去了,而且“以前的同志许多都不见了”,而“留下的也是消极的消极,自首的自首”,周扬伤心地写道。总之,他“已再找不到组织这个东西”了。

  怀着“不能忍受这样长的日子”的心情,周扬不想再在大夏大学熬两年拿文凭,而是转到了不到一年就可以拿到文凭的高师科。在拿到文凭后的1929年初,他来到了左翼思想和普罗文学(即无产阶级文学)十分盛行的日本,一方面寻找自己的入党介绍人,另一方面将自己的理想融入到左翼文学行列。周扬在自述中写道:

  在东京,我拼命地看左翼文艺书籍,拼命地找日本左翼文化人的关系。我入了日本左翼文化人所主办的暑期外国语大学,参加了中国青年艺术联盟(左倾的中国留学生所组织的,有叶沉“即沈西岭”许幸之等),因此引起了日本警察的注意,在日本大检举时就被逮捕,和一个左倾日本朋友一道,在拘留所关了一月,因无犯罪证据被释放。出来后,在东京再呆了二、三月就回到上海了。

  登上文坛

  在上海,从1930年到1931年底,因为没有找到组织关系,周扬是“抱着革命的志愿并无行动的生活着”。除由湖南老家接济外,他主要靠自己介绍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写点文艺理论方面的文章,赚稿费维持生活。当得知“剧联”是左翼文化活动的团体时,他经赵铭彝的介绍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位后来的文艺理论家大约是一个拙劣的演员。据他和赵铭彝回忆,他在获得第一次上台的机会后,就演砸了。他所饰演的是一个小小的角色——一大群苏联士兵中的一个。剧情要求他在受伤倒下之前英勇地喊一句口号,但因为他浓重的湖南口音而几乎没有谁能听得懂。由此,他的舞台生涯也随之画上了句号。

  不过,周扬对此似乎并不在意。作为一个已经失去组织关系几年而陷入苦闷的年轻人,能重新回到党组织的怀抱中,这无疑在精神上是莫大的安慰;而几年来他对左翼文艺的追求,虽然其中夹杂着对尼采理论的承接,但并不妨碍他成为苏联“拉普”(“苏俄无产阶级作家同盟”简称)文艺的坚定拥护者;而他的睿智和理论素养也使他比在舞台上更能发挥作用。从留在《周扬文集》第一卷、发表在1931年的文章中,读者都能体会到这位后来的文艺理论家年少时期的风采。

  这一切,当时党的文艺的领导人也看在眼里,因而让周扬转入了“左联”。此时,虽然“左联”刚成立仅一年多,并处在国民党当局的高压之下,却搞得有声有色。来到这里的周扬,显然找到了发挥自己的舞台。1933年5月,周扬担任“左联”的党团书记。1934年开始,在上海的中央局和江苏省委遭到破坏,“文委”失去了上级领导,也失去了同中央的联系;到1935年2月阳翰笙、田汉被捕后,“文委”只剩下了周扬和夏衍,在与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周扬担任了“文委”书记。周扬回忆说:

  “文委”经董文学指示由我担任书记,随后又陆续增添了一些新的成员,重新调整了“文委”及其所属各联盟的组织,继续坚持工作,保存了党的组织,并随着形势的发展,扩大了党的队伍。到1936年夏,我们和党中央重新取得联系的时候,“文委”系统原有党员加上新发展的党员达一百人,为上海党组织残留党员最多的单位之一。这些党员中有许多人后来都成了党的重要干部,其中虽有坏的,但多数还是好的,有的并为革命英勇牺牲了(周扬:《关于三十年代“两个口号”论争问题》,未刊稿)。

  1937年“七七事变”后,周扬在中共中央上海办事处主任潘汉年的安排下,带上苏灵扬和一岁多的女儿,与李初梨、艾思奇夫妇、何干之夫妇、周立波、林基路、李云阳、舒群等一行12人,从上海出发,途径西安前往延安。

  阐释毛泽东文艺思想

  1937年10月,周扬到达延安。作为党在上海左翼文艺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周扬曾与鲁迅等人产生过矛盾,并被鲁迅指为“四条汉子”(另外三条汉子是田汉、夏衍、阳翰笙)。关于这一点,尽管陕北与上海千山阻隔,但在延安的毛泽东也是了解的。周扬到延安的初期,没有丁玲、萧军等作家那样风光,还要就与鲁迅之间的矛盾向毛泽东作出解释和自我批评。他首先在中宣部做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也许连职务都没有。但是,时间不长,随着与毛泽东等领导人交往与接触的加深,他所拥有的组织才能和理论素养也被党中央所看重,并被委任为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的职务,稍后又任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以周扬的年龄而言(不到30岁),以其初次来到中央工作的资历而言,说这项任命是中央对他委以重任,是没有夸大成分的。

  1938年4月,在发起成立鲁迅艺术学院的名单里,在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之后,周扬也名列其中。1939年11月,周扬并担任副院长。从现今披露的史实来看,毛泽东对鲁艺非常重视,他不但亲自作为发起者之一,而且为这所学校题写了校训、校名,写了题词,并多次来到这里演讲。从他委派周扬担任副院长(吴玉章为院长)并兼任院党团书记也可看出,他对周扬是多么重视。在此期间,担负领导职务的周扬,依然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宣传,阐释党的宣传政策。

  1942年,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周扬对毛泽东为这次座谈会准备讲话贡献甚大;毛泽东讲话后,周扬直接参与了讲话的修订工作,并且着手编辑《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一书。

  《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的编辑宗旨,就是阐释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书中前言指出:“这个讲话构成了本书的重要内容,也是它的指导线索。从本书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一方面很好地说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当然的文艺思想,另一方面,他们的文艺思想又恰好证实了毛泽东同志文艺理论的正确。”

  这是中共党内第一本着意阐释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书,对于确立毛泽东在文学艺术界的领导地位作用甚大。此后,周扬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阐释者了,其在文坛的领导地位也大大加强。

  徐庆全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