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时密会”只是个开始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四小时密会”只是个开始
2009年11月11日 08:23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寒风起,春晚至。虽然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看春晚”依然是大部分国人除夕夜的不二选择,但是,春晚影响力、美誉度不断下滑,甚至已经遭遇危机似乎也是不争的事实。这种背景下,如何在既有的艺术框架内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制造出足够吸引眼球的亮点,也就成为春晚绝处逢生的一个法门。所以,导演组不惜“屈尊”赶赴上海,与周立波密会四小时,费尽口舌恭请这位“海派清口”当红笑星登台,不料还是失望而回。

  不过,正像有沪上媒体在为周立波惋惜时所说的:邀请了周立波,却又不让他演拿手的“清口”,强迫他“被转型”,具体节目也没有给周立波太宽松的创作和选择空间,还非要周立波讲普通话,实在矫枉过正。

  作为在上海呆过几年的人,我听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不用字幕帮忙也勉强能懂上七八分。第一遍听的时候前仰后合,不亦快哉。不过,同一个段子,听第二遍,似乎就没有太大吸引力了。仔细想想,周立波的段子,固有可乐之处,但是在这个城市掀起如此大的轰动,未尝不是与其上海话的表达方式相关。在上海呆过一段时间的人们不难有所感受,这是一个言论空间相对局促的城市,在这个城市里,突然有个滑稽演员把自己心底里潜藏的隐秘感受,用上海话表达出来,实在是一种异样的惊喜与快感。如此,我们似乎不难理解,为什么即使声称“被感动”,周立波还是选择了说“不”:他的海派清口离开上海这个城市就难以实现效果。当然,周立波说“不”的方式也显示出上海式的精明,“上海观众”这个理由,既冠冕堂皇,又能取悦周立波真正的市场。

  有学者将郭德纲、小沈阳与周立波并称中国民间三活宝。三个活宝中,小沈阳与春晚的关系最为密切,郭德纲在精神上最为桀骜不驯,他创作的《我要上春晚》、《我要反三俗》等等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民间艺术的高峰。而周立波面目则最为模糊,他“调侃”而非“讽刺”的艺术风格,为他与春晚主旋律调情提供了足够可能。周立波与央视导演密会四个钟头,应该仅仅是开始,调情之后,互通款曲,洞房花烛,也就顺理成章。当然这些都要有个前提:春晚也需要做些让步。毕竟,无论春晚还是周立波,都得罪不起观众,在这个原则问题上,他们还是异常清醒一致的。

  □谢勇(广州 教师)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