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景宁发现元代银坑洞及摩崖石刻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浙江景宁发现元代银坑洞及摩崖石刻
2009年11月12日 11: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1月12日电  浙江省景宁县文物普查队日前在完成野外普查“回头看”的最后阶段,在悬崖峭壁上找到了传说中的有明确纪年的元代的银坑洞及摩崖石刻。

  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消息,该银坑洞及摩崖石刻位于景宁县梅岐乡竹山行政村竹山自然村村西侧龙潭桥坑北侧、离下面溪流60多米的陡山山腰上,是一处较大银坑洞开采遗址,洞口悬石两处壁面上有题刻。洞口东侧壁面上刻着“至正十三年二月二十四日上山前坑采银矿十分有利”,幅面宽25厘米,高约40厘米,顶部有“莲花瓣”造型图案,整体如一牌位置立,字体朴实,为采矿人祈求平安发财意愿。另一处与之相对,在洞口左前方悬挂“门帘”巨石的内立面上,幅面约3平方米左右,多处散落题刻,为明代天顺三年(1459年),四年(1460年),五年(1461年),成化四年(1468年),景泰五年(1454年)等题刻,主题内容与前述相近,其字体也较朴实敦厚,甚至有点粗糙,应当出自矿工或矿主之手。

  另一摩崖石刻位于西侧龙潭桥坑中段溪涧的河床岸边处,其石刻年代为元代末期至正十六年(1356年),及明代正统十四年(1449年)。石刻内容为一首“打油诗”性质的诗文:“石屋好多年,人人此处眼(眼在当地方言中为yan音,有“躲”的意思),坑内出才(财)宝,孺著买良田”,落款有“至正十六年”。诗文共四行,字体大小约10×12平方厘米,略扁,行楷体。诗文当中两行间中上部插入一行“正统十四年二三月”,该行字体小许多,更加工整娟秀些,应为后人补写。从诗文内容及文字水平看,其题写者也应是当地矿工或矿主在此休憩时所为。石刻成于溪涧边一块重约几十吨舌状挑出巨石阴面上,巨石下形成高不足1米,不能站立,仅容纳5、6人躺着避雨和休憩的场所。石刻面平整,方桌面大小,面朝下,光线阴暗。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