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文学如何才能回到“思想的前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今天的中国文学如何才能回到“思想的前沿”?
2009年11月27日 10:42 来源:新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如何重振文学的思想能力,让文学回到时代精神和思想前沿?日前在珠海举行的第8届中国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上,由《人民文学》主编、评论家李敬泽率先抛出的主题演讲《文学:回到思想的前沿》,引起了与会作家和批评家们的强烈共鸣和热烈探讨:今天的中国文学如何才能回到“思想的前沿”?

  “ 尽管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作品现在看起来很粗糙,却站在那个时代思想的前沿,具有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对那个时代的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反观今天的文学,尽管在艺术、理论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普遍缺乏思想的深度,而这正是文学面临的最大危机。”李敬泽认为,“思想的懒惰”是文学的悲哀,这一论坛主题的提出,是源于他对当今文学怀有一种深刻的不满足。文学期刊的编辑们经常面对着一堆看起来文字也不错的稿子,但作者对这个时代生活的看法基本上都是一些老生常谈,或是一些习惯性的发泄,而普遍丧失了思想的力量。

  “不能说现在的文学缺乏思想,而是落后于思想,今天的作家在观察历史和现实的时候缺乏一种穿透力。”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李洱认为,小说和思想应该重新结合,而这种结合非常困难,几乎所有的中国作家都是在沙漠上写作,仿佛变成了没娘的孩子。李洱无奈地表示,在文坛娱乐化的时代,纯文学作家只能当一只把头埋进沙里的鸵鸟。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张清华分析说,当今中国文学之所以思想性缺失、作家思想能力衰落,首先是文学创作主体解除了他们和时代与现实的紧张关系。上世纪80、90年代的文学思想性强,是因为作家跟现实的紧张关系还在,作家在身份上是时代的批评者。随着中国作家们从时代获得的利益日益增多,他们与时代的紧张关系与自身的思想能力便不再保持;其次,现在的经典化作家、诗人基本上是中年以上的人,中年的经验和人生体验面临着很多困境,身份有了,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了,思想的欲望、思想的穿透力就会出现问题,作家们的中产阶级趣味正是需要警惕的“思想的敌人”。

  李敬泽认为,如何重振文学的思想能力,让文学回到思想前沿的追问事关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事关文学在中国文化格局中的位置,也事关文学自身的根本责任:即建立文学与这个时代的读者、民众之间的直接、迫切、有力的精神联系。

  “思想就是对人性、对生存的看法、感受,对世界独有的观念和认识。”中山大学教授、评论家谢有顺强调说,没有世界观和认识观的作家是很难想象的,文学有表达思想的独特方式,作家不必对思想存有太深的抗拒。如今的文学写作越来越和影视、新闻争宠,并没有提供文学自己的方式。谢有顺认为,作家不能仅满足于观察、记录,绝大多数伟大的写作其实都是失败主义的写作,他不过是证明人的失败,他无力回答、无力承担这些问题,他背负着困惑、重担。在今天这个时代,被伤害的经验是非常多的,但在当前文学中却不太能够看到,相反,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人生的欢乐、得意和抱怨,原因是写作者失去了对失败主义者的体验。谢有顺说,失败主义体验应该是作家必须背负的东西,站在绝境意识上写作时,我们的思想才会被体现出来:我该如何活着?我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我该如何以人的方式面对这个巨大的复杂的现实?

  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小说家毕飞宇表示:“思想的本质和基础是理性。作为一个写小说的人,我愿意把脚站在文学的基石上,迎着思想的光芒往前走。”毕飞宇曾遇见一个小伙子在公共浴室里光着身子模仿罗丹的《思想者》,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毕飞宇说,在当今时代最有喜剧效果的事情,往往就是对思想和思想者的戏弄和反讽。人们仿佛觉得谈严肃的思想已经成为一件不那么体面的事情。既然思想和思想者的处境如此艰难,那么,我们的文学,尤其是有思想和思想者品质的文学当然会慢慢退化。在这样一个文化背景下,我们的文学究竟如何面对“思想”和“思想者”?毕飞宇认为,这首先不是一个能力问题,而是一个态度问题,只有确定一个良好的创作心态,才有勇气去创作具有思想和思想品质的文学作品。(杨连成)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