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是警钟,“集体”不该漠然——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2012》是警钟,“集体”不该漠然
2009年11月27日 11:44 来源:云南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美国大片《2012》正在世界各地电影院热映,山崩地裂,人类面临灭顶之灾的恐惧令美国观众在震惊之余,纷纷致电美国宇航局求证,我们安身立命的地球是否安然无恙?新一轮“危机意识”在美国民众心中激荡。但我们大多数人却只把它当成视觉冲击极佳的“灾难片”来观赏,又一次陷入了“集体”漠然状态。然而,《2012》,是向全人类敲响了警钟!

  我们的地球早已千疮百孔,君不见,这个冬季,我们这个城市期盼的第一场雪,雪花未落地就已融化,而澳大利亚正在忍受着40摄氏度的高温煎熬,英国遭受了60年来最大洪水的洗劫;君不见,全球气候变暖,印度洋上的岛国马尔代夫国土面积正在一点点沉入水下,科学家预测,如果全球变暖的趋势继续下去,马尔代夫将在本世纪内消失,40多万的马尔代夫人将成为“气候难民”。而北极洲冰面则自2100年起,在夏季将完全融化,季节性地成为一片汪洋。

  面对这一切,我们该怎么做?答案只有一个:投身其中,行动起来。

  失忆是人类的通病,居安思危是人类对自己的鞭策。“灾难片”就是人类为自己准备的一只巨大的警钟,时不时撞击,让它发出振聋发聩的声响。然而,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灾难片”出产国大多是欧美国家,《后天》、《龙卷风》、《地火危城)……每年生产400多部电影,位居世界电影生产量第三的中国却少之又少,我们的影视圈是否应该在生产娱乐片、文艺片的同时,也制作出我们自己的“灾难片”,在我们缺少“危机意识”的文化中注入新的成分,让环境危机的警钟时时在我们耳边回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的一个理想,但理想的实现需要每个人为之付出努力。不断重复的仪式,对规范群体行为是有极好的作用的。这方面,我们可从我们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宝库中汲取营养。千百年来,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将珍惜生命之源——水的观念镌刻在傣族民众的脑海中,爱水、惜水、更护水的“水文化”在傣乡扎根,蔚为大观;布依族、水族、瑶族等民族都有“祭树神”的古老习俗,每年春暖花开之季,都陆续开展各种祭树、爱树、保树活动,村村寨寨绿树环绕,山常青水长流。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国,每年各地都开展各种形式的“汽车文化节”,在这类活动中加入“步行比赛”等活动,倡导大家安步当车,减少碳排放是值得活动主办方思考的举措。同时,“节电日”、“节水日”等也不能只停留在官方活动层面,而应深入民间、社群,成为大众参与的活动,在年复一年的活动中,让大众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保护地球,人人有责。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这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让我们承担起这份责任,携手共建美好的地球家园!(杨 燕)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