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见证中外文化日渐交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孔子学院见证中外文化日渐交融
2009年12月14日 09:15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孔子学院见证中外文化日渐交融

  “绿茶加柠檬,味道会更好”

  “同住地球村,都是一家人。”12月11日晚上,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孔子学院学生汇报演出时,外国学生们打出了这样的横幅。

  “趣味汉语”三句半、绕口令、快板书、中国功夫,中国少数民族歌曲联唱,戏曲联唱等,生动展示了孔子学院学员们的学习成果和热情。

  第四届孔子学院大会的序幕也由此拉开。500名中外代表欢聚一堂,其中包括孔子学院所在大学校长、孔子学院院长、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成员、孔子学院中方合作机构负责人等。大会期间,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孔子学院院长论坛分别碰撞智慧,交流经验。

  中小学设孔子讲堂

  学汉语“从娃娃抓起”

  “如果你想领先别人,就学汉语吧。”这是美国《时代周刊》的话语。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于是,承担汉语国际推广、传播中国文化使命的公益机构——孔子学院应运而生。自2004年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挂牌以来,截至今年11月底,在88个国家和地区已建成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还开办了网络孔子学院、广播孔子学院。目前全球有约4000万外籍人在学习汉语。

  孔子学院建在国外大学里,孔子课堂则建在国外的中小学。俄罗斯布里亚特国立大学副校长说,有200多名学生在该校的孔子学院学习。由于“汉语热”,许多国家学习汉语呈现“从娃娃抓起”的现象。德国纽伦堡—埃尔兰根大学孔子学院负责人说:“每年夏季,我们举办的儿童汉语言夏令营人气很旺,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各国孔子学院还积极与当地社区联系,提供丰富多彩的汉语言文化服务。比利时列日孔子学院院长艾立克弗罗伦斯说,今年2月中国新年——春节期间,他们学院与所在社区合作,举办了“福‘到’了”中国艺术展览,吸引了大批观众。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孔子学院院长说,他们为社区开办“太极拳”培训班,由于学费适中,参加者踊跃。

  汉语海外市场供不应求

  “三教”瓶颈急需克服

  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说:“目前,还有50多个国家的250多个机构提出申请,要与我方合办孔子学院,包括一些世界一流大学。但是,眼下我们满足不了人家的需求。”

  制约的瓶颈可以概括为“三教”,即教师、教材、教学模式。国家汉办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日语、俄语都曾经在世界上“热”过,但是,一般也就是10年左右,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汉语热”的机遇。

  据悉,尽管中国每年都向100多个国家派出近5000名汉语教师,但远不能满足汉语师资的需求。为了大规模培养外国本土汉语教师,今年我国设立“外国汉语教师奖学金项目”,在2009年至2013年,孔子学院总部每年向有志从事汉语教育并符合条件的外国人提供1000到3000个奖学金名额,资助他们在中国50多所著名大学里攻读学制两年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和课程。

  国家汉办暨孔子学院总部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广播孔子学院联手,已为全球汉语初学者开发了多媒体汉语课程《每日汉语》。国家汉办组织改编翻译了45个语种的《汉语乐园》、《快乐汉语》等。

  但是,许琳指出,由于翻译人才、出版和营销等方面的资源不足,非英语语种汉语教材的发展,远远没有跟上汉语推广的步伐。

  并非“中国文化渗透”

  和而不同,多元共生

  采访第四届孔子学院大会的3天里,留给记者的强烈感受有:和而不同,多元共生。理解他人、他人才能理解你。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副校长甘拉雅·丁萨帕说:“语言与文化是无法分离的,食品、音乐、建筑都是文化,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来是相互的。”

  “绿茶加柠檬,味道就更好了。”英国诺丁汉大学负责人这样比喻文化交流。据他介绍,英国诺丁汉大学3万名在校学生中,有8000多名学生来自亚洲,而中国学生占较大比例。

  许多外国大学校长、孔子学院院长认为,孔子学院打开了一扇窗,铺设了一座桥,通过这座桥,沟通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增进了各国人民与中国人民的感情。

  英国伦敦商务孔子学院院长尼克说,全球有越来越多的人想学习中文、了解中华文化,孔子学院在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理解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许多人也都批驳“中国文化渗透”论,认为即使“渗透”也是相互的。来自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代表威廉·瑞德说:“你们喝的可乐,听的迈克尔·杰克逊唱的歌曲,都是来自美国的。这些年,中国的功夫、郎朗、成龙等,美国人也很喜欢,文化交流是相互的。”

  记者 董洪亮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