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亚:纵横琼崖指挥以弱胜强的"风脚村之战"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李振亚:纵横琼崖指挥以弱胜强的"风脚村之战"
2009年12月14日 17:07 来源:海南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参谋长李振亚。 林萌 翻拍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1940年,他受中央委派抵琼参加革命斗争,历任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参谋长、琼崖纵队副司令员。在琼崖长达8 年的枪林弹雨生涯中,他勇斗日寇蒋顽,创办军政干部学校,传奇足迹遍布琼崖各地。他便是纵横琼崖的英勇悍将李振亚。李振亚,曾用名李荣、李伯崇、李崇等,广西藤县人,曾追随邓小平参加过百色起义。1948年在指挥攻打万宁牛漏敌人据点时,在一棵木棉树下不幸中弹英勇牺牲。

  初冬时节,南下的冷空气给海南带来阵阵凉意,驱车沿海榆东线公路进发,在经过万宁市牛漏墟路段时,有一处令人啧啧称奇的特殊景观入目而来———一株大树突兀地亘于道路中央,它尤如一座醒目的路标,将从此经过的车辆行人分流于两旁,绕行过后再汇于一点奔向远方。

  这里就是李振亚烈士就义的地点。在这里的一株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将军树”的木棉树下,挺立着李振亚将军牺牲遗址的纪念碑。碑前仍有烧剩的香烛,不知是哪个慕名前来的人在为先烈祈福。沾染着灰尘的烛泪风干在地上,诉说着后来者对李振亚烈士的追思。

  日前,海南日报记者走访了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党史编审处处长赖永生和一些琼纵老战士,听他们讲述李振亚的传奇故事。

  纵横琼崖一骁将

  1908年,李振亚出生在广西藤县一户贫苦农民家。受革命进步思想影响,1929年,在南宁当兵的李振亚参加了由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百色起义。同年,李振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红军长征期间,任红色干部团第一营营长的李振亚,在突破湘江和乌江、四渡赤水、攻占娄山关、抢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等著名战役中屡建战功。1940年,受上级指派到琼崖参加革命斗争的李振亚一如继往地表现出他高超的军事水平。“风脚村之战”就是李振亚直接指挥的一场以弱胜强的战斗。

  1947年初夏,国民党一个自诩为“天上雷公,地下杨开东”的保六团团长,带着两个营的兵开进风脚村一带,宣称要剿灭在这里活动的琼纵挺进支队。当时琼纵在这一带活动的部队仅有5个中队(连)。敌众我寡,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时任琼纵副司令员的李振亚沉着应对,制定出了以少战多的作战方案。

  李振亚在风脚村配置1个中队的力量,利用原来国民党修建的旧碉堡、旧工事进行固守,故意放出风声引敌人主力来攻,其余4个中队隐蔽,准备适时从敌后侧出击。

  战斗打响后,敌人果然上当,向风脚村开来。但此时有一路敌人的行军路线正好从隐蔽着的一个中队的位置上穿过。李振亚果断决定立即出击,他亲自带领3个中队的兵力对敌人发起猛攻。打溃这股敌军后,李振亚又率部配合风脚村的兵力打退了向该村进攻的另一路敌人。这一仗歼敌一个半连队,缴获机枪3挺,步枪数十支,子弹万余发。(《骁将风范———怀念李振亚将军》)

  能文能武的军政教官

  “李振亚不但善武,而且能文。”赖永生介绍说,虽然李振亚本人没上过几年学,但他通过刻苦的自学,文化知识水平提高很快。在延安期间,李振亚在延安抗大工作,任第五中队长兼教官,为培养红军干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到琼崖后,李振亚在培养琼崖红色干部工作上倾注了巨大的心血。1941年6月,在李振亚等人的倡导下,琼崖特委决定在万宁六连岭的北昌村创办一所抗大式的“琼崖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李振亚参与建校活动,并兼任校长、政治委员。亲自主持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材,主讲军事课并主持军事训练。

  李振亚对学员的培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他经常率领军事队的学员到附近部队参加实战锻炼。1941年11月,在教授“奇袭战”一课时,李振亚就亲自率领几个排级学员和当地独立第九中队短枪班的战士出击兴隆一个日军据点。经事先侦察掌握敌情后,李振亚和战士们化装成“顺民”,每人挑一对谷箩,上面是谷子,下面埋着手榴弹。在当地民救会向导的配合下,假意给据点日军送粮食。巧妙的伪装瞒过了岗哨,顺利进入据点后战士们趁日军不备发动攻击,用驳壳枪和手榴弹袭击敌人,大获全胜,我军无人员伤亡。

  琼崖抗日军事政治干部学校从1941年6月正式开学,到1942年11月停办,共办了两期,培养学员六百多人。这些学员分配到部队和地方去,都成了得力的骨干,为琼崖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

  严于律己的好首长

  在许多琼纵老战士的记忆中,李振亚是一个严于律己、爱护士兵的好首长。琼纵老战士王禄贵还记得,有一次部队转移到新驻地,冯白驹司令员根据当地群众的习惯,同时为了不暴露部队所在,规定琼纵的干部和战士不准下河洗澡。李振亚刚好外出侦察,回来时因天气热,便带着警卫员一起下河洗澡,洗完回到总部后他才知道有这个规定。李振亚觉得自己违反了规定应该受罚,便自动在操场中间罚站,冯白驹让人叫他回来也不肯,最后硬是在火辣辣的太阳下站了一个小时。

  李振亚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对士兵却很爱护。曾任琼纵第一总队七团政委的许世准在其回忆文章里提及了一件他自己亲身经历的“小事”。有一次,时任奋斗队队长的许世准因炊事班煮了夹生饭,便罚炊事班长符女丕花顶铁锅。李振亚看见了,问明究竟后,便马上把许世准叫到现场,指着符女丕花说,“她并没有犯什么大错,你这样处分她。如果我也这样处分你,你会感到是啥滋味。”许世准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向全中队作了检讨。事后,李振亚以此事为例教育大家要爱护士兵,“红军的刺刀是威风的,但更威风的是拼刺刀的红军战士。”

  鲜为人知的护柩秘史

  1948年琼纵决定对驻琼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秋季攻势,李振亚亲率部队在保亭誓师,经陵水一路横扫万宁,连克中兴、兴隆等6个敌顽据点,9月27日,在拔除最后一个据点牛漏墟时,身为前敌总指挥的李振亚亲往敌前侦查,被冷弹击中倒在木棉树下。翌日,李振亚伤势恶化,不幸牺牲。

  李振亚牺牲后,前敌指挥部根据琼崖党政军领导的指示,把灵柩运回“公室”(当时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毛贵的代号,现属五指山市毛阳镇毛贵和毛兴村委会之间)安葬。从牛漏到毛贵,全程200多公里,要涉过水深流急的万泉河和昌化江,翻过插入云雾的五指山,这段路程轻身行走尚且艰难,抬着沉重的棺材走,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87岁的琼纵老战士王家芳当年参与了护送灵柩。“我当时是琼纵三总队三支队一大队的一个班长。”时隔51年,王家芳的记忆依然清晰,“攻克牛漏据点后部队进行休整时,队里领导找到我,要我带几个战士护送一批民工运着枪支回‘公室’去。”

  第二天出发时,王家芳看到了一口海棠木制成的棺材,“那时我们心里都明白了几分,虽然不知道死者是谁,纪律也不允许打听,但心里都知道这肯定是我们的首长。”一时,大家都静静地围站着,默默无语。

  准备好之后,在王家芳等8名战士的护送下,被雇用来的民工8个人一轮抬着灵柩出发了。“前三天的路还好走,到第四天琼中境内运送就变得困难了。”在王家芳的记忆里,他们走的尽是些崎岖小道,时而从低处往高处爬,时而从高处向低处滑,有时路段中间的通道很窄,两旁或是有刺的灌木丛,或是没过头顶的茅草,民工们不能分两行平行走,四人在前四人在后抬着,每走一步都很艰难。进入五指山区后“坡越来越陡,为保持棺材的平衡,走在前面的民工只有俯下身子,甚至跪在地上,后面的民工就尽量抬高棺材,一步一步推上去,前面的人膝盖都磨出了血。”

  历尽千辛万苦,8天之后队伍终于到了毛贵,冯白驹等多位党政军领导同志都亲自出来迎接。“这时我们才知道护送的原来是李振亚副司令员!”王家芳说。

  长青不衰将军树

  解放后,海南扩建海榆东线公路,按工程设计,李振亚牺牲地点的木棉树在砍伐之列。这件事情被当地群众听闻后,砍树那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把这颗将军树护了个内三层外三层。操锯拿斧的施工人员见状,谁也不愿下手。于是这棵将军树作为特例被保留下来,一直耸立在路中间直至今日,成为中国建路史上,公路中间留有路障难得一见的景象。

  2000年,一场台风将这棵木棉树拦腰截断,为了妥善保护这一革命遗址,万宁市委、市政府委托林业部门的技术人员对木棉树的再生做了技术攻关。林业技术人员在原树树身中间做了钻孔再植,结果再植的木棉树在老树干上抽芽成活了。如今,这棵木棉树已成了万宁一景,斑驳的老树干上生出的新树迸发着勃勃的生机。

  记者 许春媚 特约记者 陈循静 尹秋艳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