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铜元:起于清朝中期,1935年前后废止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青海铜元:起于清朝中期,1935年前后废止
2009年12月25日 16:38 来源:青海新闻网-西海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铜元是用铜铸造的一种辅币,起于清朝中期,在青海废止流通的时间为1935年前后。因国民党政府在青海设立了中央、交通、农民等四大银行,纸币流通,有1角、2角的辅币,铜元便失去了当辅币找零的作用,加之铜元不便携带等原因而不再流通。

  铜元按年限分为两种,一种是清朝所铸,正面为“大清铜币”“光绪通宝”等字样,背面为龙的图案,没有标明金额,可以折合纹银或银元,折合率稳定不变。较为稀缺珍贵的是宣统三年所铸之币,是民国元年开国纪念币。

  清朝末民国初,青海以收购来的民间制钱(麻钱)为原料,在兰州铸造了一种“大板铜元”,大小与银元差不多,一枚顶20个小铜元,称为“当二百”。不久之后“大板铜元”中出现了假币,这种假币的铜质不纯,模具粗糙,敲击时发音沙哑,人们便将其称为“哑大板”。

  铜元停止流通之后,大部分被做成了铜器,当时的军队所用炊具——铜锅、铜壶,都是用铜元所制,一少部分铜元仍在民间收藏,成了儿童们“丢杠儿”赌钱的资本。

  随着后来的纸币不断贬值,到1947年年初,纸币与银元的比值已达50比1。纸币的角票,也便失去了使用价值。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就出现了拿什么辅币找零的问题,人人视纸币为火球,不敢沾手。于是,铜元作为找零的辅币,再次流通了起来。铜元从1947年开始流通,直到1953年人民币发行之后停止流通。因为人民币有1分、2分、5分、1角、2角的辅币,铜元便很自然地退出了流通领域。在这6年中,铜元与银元的比值是400比1,而当时的物价每百斤面粉2.5银元,也就是说10枚铜元才可以买1斤面粉,5枚可买1个大饼。(张志珪)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