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大梦敦煌》十周岁 梦中敦煌风靡世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舞剧《大梦敦煌》十周岁 梦中敦煌风靡世界
2010年01月13日 00: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西部大型原创民族舞剧《大梦敦煌》在北京北展剧场上演,舞剧将久负盛名的敦煌莫高窟与月牙泉人格化,演绎了一场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并将大沙漠与敦煌莫高窟的壮美重现舞台。 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兰州一月十二日电 题:舞剧《大梦敦煌》十周岁 梦中敦煌风靡世界

  中新社记者 朱世强

  余秋雨曾在《莫高窟》一书中写道,为什么甘肃艺术家只是在这里撷取了一个舞姿,就能引起全国性的狂热?为什么张大千举着油灯从这里带走一些线条,就能风靡世界画坛?

  兰州歌舞剧院院长、舞剧《大梦敦煌》艺术总监苏孝林解释,这就是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所在,这就是敦煌文化的不竭源泉所在。

  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荷兰、葡萄牙、比利时、黎巴嫩、约旦、香港、上海、北京、广州、南京、深圳……十年,八百余场演出,足迹遍及世界多个国家,这不是神话,这是舞剧《大梦敦煌》创造的真实奇迹。

  二0一0年,通过复活敦煌壁画,演绎古代丝路风情的舞剧《大梦敦煌》即将迎来十周年。二OOO年,此剧自在北京首演后,就开始了订单不断的世界巡演,十年间,剧组把“敦煌”带到世界各地,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和历史。

  《大梦敦煌》除表达人间亘古不变的爱情外,尽现了博大精深的石窟艺术、浓郁的佛教文化、古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匈奴之战及西北的风土人情。反弹琵琶、千手观音、飞天神女等经典壁画形象,也因《大梦敦煌》的传播成为敦煌文化最典型的代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戏剧进入萎靡期,而《大梦敦煌》的出现,无疑‘震动’并将效应延续至今。”原《中国戏剧》杂志社社长、戏剧评论家姜志涛回忆该剧历程时说。

  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文学会副会长肖美鹿表示,“敦之谓大也,煌之谓盛也”,大不是指敦煌的面积大,盛也不是指世代的兴盛,两者都是指敦煌文化的大气厚重,它穿越年代和国度,属于历史也属于未来。因敦煌文化太丰富太宏大,没有人也没有力量能够撼动它,它集丝绸之路、波斯文化、石窟雕塑、宗教文化、中国历史、东方哲学等等于一身。

  肖美鹿说,《大梦敦煌》是中国舞剧史上的力作,它的气势、它的力量能震慑每一个人,使人深感敦煌艺术的力量。

  一群群威猛将士、市井百姓、商贾官吏、民间艺人用不同的舞姿,表达着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他们身着各具特色的西域古装,在工匠正在修建的莫高窟前的集市上穿梭往返,这是《大梦敦煌》的一个场景。

  苏孝林认为,大漠中真正的敦煌也许不是舞台上的这个样子,但艺术的敦煌更让人如痴如醉,它再现的是我们心仪已久的梦中敦煌。

  这台剧目前期投入达六百万元人民币,这在中国戏剧中算投资较大的,但她也是近年中国原创舞剧中当之无愧的顶级之作。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导演陈维亚亲自为此剧“操刀”,主创人员曾先后五次前往敦煌采风,数次修改。演职人员近两百,舞美设备沉重,搬运一次需三辆加长的康明斯货车。舞台美术气度不凡,用现代化手段重新诠释了敦煌艺术诸种经典元素,被称为“可移动的敦煌”。

  深受此剧影响而前来敦煌和丝绸之路膜拜的游客也络绎不绝。记者从敦煌研究院票务信息中心了解到,敦煌莫高窟自开放以来,已接待国内外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六百多万人次,其中二00九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的日接待量就达五千三百人次。(完)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