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可能与可能的爱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爱情的可能与可能的爱情
2010年01月13日 16:07 来源:文汇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爱情的可能与可能的爱情

  法国“新浪潮”宿将埃里克·侯麦逝世

  死亡从来没有出现在他的电影里,却在他89岁的这年造访了他的人生:埃里克·侯麦,这位法国新浪潮的老大哥,这位教会了我们爱情与期待的大智大慧的老爷爷,在这个周一离开人间。他是回到了《绿光》照亮的《狮子星座》,在那里继续讲述《六个道德的故事》,或《喜剧和谚语的故事》,或《四个季节的故事》。

  我们记得的侯麦,是书房里的情圣——那是路易和慕德在雪夜里谈论帕斯卡尔(《慕德家的一夜》),是德尔芬在火车站邂逅了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男生(《绿光》),是菲利西娅和路易穿过冬夜的街道聊着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他故事里的男男女女一直在谈情说爱时引经据典,或者在引经据典时谈情说爱。在安静的书房里,在嘈杂的人群中,侯麦把爱情所有的可能都谈尽了,然而他自己,终其一生裹在比爱情更迷离的浓雾里。

  埃里克·侯麦是他为自己取过的众多笔名里的一个,至今没有人知道他确切的姓氏,以及他到底出生在南锡还是土伦。他的家人一直生活在公众视线以外,除了他的制片人,没有什么外人知晓他妻子和一双儿子的一星半点。关于他的逸事,只听闻他厨艺上佳,煮的一手好咖啡,他的摄制团队很小,只十来人。每次拍摄时,是他负责给大家做饭,后来年纪大了,就换成给大伙煮咖啡。不像特吕弗或戈达尔,侯麦没有给我们制造过什么谈资,他留给我们的,只有电影。

  30岁那年,侯麦出版了小说《伊丽莎白》并移居巴黎,那时,他在大学里教授法国文学,是业余的小说作者和影评人。在拉丁区的咖啡馆里,他结识了几个年轻人,他们是里维特、夏布罗尔、戈达尔和特吕弗。几年后,他将成为《电影手册》的主编,而比他更年轻、更冲动也更野心勃勃的这群电影顽童,将拉开法国电影狂飙年代的大幕,那是我们今日熟知的新浪潮。侯麦虽比特吕弗等年长,却是在他们之后拍了第一部剧情长片《狮子星座》,电影关于一位浪迹法国的美国音乐家陷落在炎夏的巴黎。它不似《四百下》情感丰沛,或如《筋疲力尽》机灵跳脱,不太符合时人对“新电影”的想象,因而票房不佳。尖锐、愤怒和颓丧,这些后来不太出现在侯麦电影里的情绪,弥漫在《狮子星座》里,但这部电影并非全然的异数,它确立了侯麦美学的地基:自然光、实景、长镜头、文学化的旁白以及对人物“想象世界”的关注。

  侯麦的所有电影,与文学有关,与想象有关:那是依傍着文学的爱情,是爱情的想象与想象的爱情。侯麦故事里的男男女女,他们不是行动家,他们心猿意马犹豫辗转,终究在临门一脚时戛然而止。换句话说,他拍摄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希望发生却最终没有发生的”。就像《慕德家的一夜》的终了,路易对妻子说:“她(慕德)是我最后的罗曼史。”其实他最初想说的是:“我们之间什么都没有过。”是的,他们之间什么都没有,除了和衣而卧那一晚彻夜谈论的帕斯卡尔,路易和慕德,是擦身而过的两棵思想的苇草。《慕德家的一夜》和《面包店女孩》、《苏姗娜》、《女收藏家》、《克拉拉的膝盖》、《午后的爱》构成了《六个道德的故事》,这里的道德是法语里的moraliste。侯麦曾说,这是一个无法翻译的法语单词:“它无关道德内容,它形容的是对自己内在感兴趣的人,他们关心想法,好分析,想的比做的多。”

  其后《喜剧与谚语》系列延续了侯麦式情爱的轻灵与无常,他用一个个期待与失落的故事,注解了拉封丹的格言或兰波的诗歌。若早年《慕德》是一幅优柔多思的文弱男子的肖像,那么他66岁那年拍摄的《绿光》是一则送给所有孤独倔强的神经质姑娘的童话。这是一个关于“期待”的故事,是在凡尔纳、兰波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指引下躲避孤独、期待幸福的故事。34岁那年,还是影评人的侯麦见到罗西里尼,后者对他说:“我知道期待有多么重要,所以我不描写目的,我描写期待,然后骤然收尾。”30年后,侯麦拍出了一部关于“期待”的伟大影片,他和罗西里尼不同,他没有骤然收尾,而是在最后的两分钟,同时成全了德尔芬和我们的期待,《绿光》成了照亮现实的童话。

  是的,在文字和文学的疆域里试探躲闪多年的侯麦,在暮年成了童话作者。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不期而遇的爱情,美而近矫,因为此时的侯麦关心的已然不是“爱情的可能”,而是“可能的爱情”。在温情隽永的画面上,站在人生尾巴上的侯麦,以他的洞明和宽厚,讲着爱情中男女的所有美好和弱点,就连那些弱点也是美好的。这些故事里没有阴谋没有死亡,它们满足我们对情爱和生活的最唯美洁净的想象。这唯美的想象在《牧羊女的爱情》里登峰造极,而这带着洛可可华美风格的古典爱情童话,恰如其分地给作为导演的侯麦画上句点。

  也许侯麦从来没成为“大”导演——他拍了一辈子的男欢女爱的“小”电影,他的摄影机一直流连于客厅和书房,他“挥霍”地让男女主角在镜头前谈论哲学和信仰……可是他走以后,还有谁会说出“做导演的该熟读巴尔扎克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有没有钟爱帕斯卡尔的男孩或被莎士比亚打动的女孩出现在银幕上,还有没有一道绿光,来照亮我们的爱情与人生?

  记者 柳青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