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训——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孔子的教训
2010年02月08日 16:13 来源:新民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孔子、希罗多德和苏格拉底认为,不值得为了迎合统治者的做法去改变自己的观点;那既不正确,也不安全。

  撰稿·黎予

  历史悠久的一个好处是传说众多,这样我们就有机会嘲笑那些历史不够悠久的国家总在电影上炒少数名人的冷饭。别的不说,以英国为例,罗宾汉的事迹其实没法和梁山上的任何一个强人相比,但英国和美国以他的故事为原型,拍了许多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无所不有;其中一部由凯文·科斯特纳和苏菲·玛索主演,1991年出品,相当著名,这才过去不到20年光景,好莱坞又要翻拍,想想真是令人齿冷。

  中国的情况恰好相反,传奇人物很多,但他们的故事一个都没有搬上银幕。我不太看古装剧,所以一开始不知道胡玫是何人,听说她要拍一部关于孔子的电影,不禁相当好奇。孔子当然是传奇人物,并且争议多,形象多变,两千多年中,一会儿是丧家犬,一会儿又被人推崇为至圣先师,然后被唤作孔老二,一百年里经历两次大批斗,至今不倒,可见并不容易。而且,他还是个旅行家,在乱世里带着几十个学生,周游列国十几年,向诸侯推销自己的政治计划,虽然没有成功,也没有像他的同时代人希罗多德那样写下旅行笔记,但想来也颇让人神往。《雍正王朝》的导演会拍个什么样的孔子呢?

  孔子生活的年代,西方正值希腊文明的巅峰时期,雅典这样的自由城邦处在向帝国发展的关键时刻。比较他和希罗多德留下来的历史书,政治是那个时代里全球共同的主题。在一个残酷的世界里,人生活得艰难,死得没有尊严,不得不思考生命的价值何在,什么才是更美好的社会。古人们将这个问题的答案归结为如何选择政治制度。也就是说,政治制度是决定社会品质的关键,选择了合理的政治制度,个人才会感到幸福。

  这样的看法很难让今天的人接受。但孔子真心认为,秩序最重要。君主、贵族、平民和农奴,每个人都各安其分,克制自己的欲望,根据长幼尊卑的现实,依次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就能达到理想的境界。决定政治的人应该是有才华和道德的贵族,他称之为君子。他理想中的君子是一位叫做周公的贵族。电影开头的时候,孔子留着一长串白胡子,满头白发,穿着白色的衣服,内心告白说,他已经老了,很久没有梦见周公,他的政治方案,只有未来才能实施。这个开头暗示了电影中将有一系列的挫折,孔子的一生将是一个怀才不遇的悲剧,他梦想的和谐社会永远不会实现。

  至于孔子为什么会落到这步田地,这部情节简单、表演可笑、态度含糊的电影并没有给出答案。孔子最喜爱的弟子颜回认为,老师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君主身上。问题是,孔子的梦想不寄托在君主身上,又能寄托在哪里呢?

  希罗多德的政治倾向一直是个谜。他在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写成了《历史》这本书,那时候的雅典是民主政治的典范,但有人认为,希罗多德对波斯的君主独裁最感兴趣。比希罗多德年轻15岁的苏格拉底和孔子一样,将自我克制当作高贵的美德,但他认为,这种美德不可能成为政治的根基。他和他的学生们都不看好君主和贵族,而把自由的公民看作是政治的基石。自由的公民彼此平等,关心和参与公共事务,善于在公众面前陈述自己的看法,经过辩论和投票决定城邦内部的事务。在城邦社会的鼎盛时期,奴隶种地、打鱼、生产陶罐,进行海外贸易,城邦的公民有闲暇和财富,按照苏格拉底设想的方式生活。这一切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中都有记载,但并没能持续很长的时间。苏格拉底死后不久,东方的马其顿王国灭亡了希腊诸城邦,民主到一千多年以后才重新在西方萌芽生长。

  什么样的政治才称得上合理,这个问题在两千年后依然困扰着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后人,恐怕在可见的未来也没有答案。但思考者的命运没有什么改观。孔子和希罗多德一样,是历史学家,却被母邦流放;他和苏格拉底一样,是一位哲人,但为同乡所不容。在很多地方,今天也还是如此。面对这样的命运,孔子、希罗多德和苏格拉底认为,不值得为了迎合统治者的做法去改变自己的观点;那既不正确,也不安全。也许这一点最能给现代人一点教益。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