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年味”更淡薄?——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谁让“年味”更淡薄?
2010年02月11日 08:52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由于回老家过年,脱离了互联网,暂别了网上的博客、微博,登载娱乐新闻的报纸和电视也不再看,除了手机还在用之外,已经处在一个基本和各种娱乐信息断绝的状态。这样的生活持续了近一周,所谓的“信息焦虑症”完全没有发生,挺好。

  上网扫了一眼,发现网上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春晚到了开演前的最后一次彩排,最大的腕儿本山大爷的小品仍然是该台晚会最好的宣传噱头;某电视台台长说小虎队通过上春晚后一定能红的搞笑传闻,仍然是微博里最热闹的话题;章子怡的“捐款门”事件愈挖愈深;遥远的老虎伍兹还牢牢盘踞在娱乐新闻版面的重要位置;几部挤在春节期间公映的电影还在明争暗斗,企图吃下贺岁档的最后一块蛋糕……

  忽然感觉到,在“春节”这个喜庆、厚重的词汇面前,所有的娱乐都显得那么单薄,似乎没有哪种娱乐能真正配得上春节的气氛。在北京,还有广州、上海、深圳,都有朋友说,年味愈加淡了。不仅是大城市年味淡了,我的老家县城,除了有商家挂了几盏灯笼外,也很难从哪里明显感觉到“年味”,往年这个时候早就出现的舞狮子、踩高跷、街头评书等民间娱乐,现在根本看不到踪影,这很让人失落。城市化进程已经波及到县乡一级,县城里的洋房和汽车多了,但相应也带走了从农耕时代就有的传统娱乐方式。

  现代娱乐就是这样以强劲的力度侵入我们的生活,明星八卦、商业电影、娱乐谣言不会因为春节的到来而停止,它们依然是这个重要日子的消费主流。在现代娱乐与传统娱乐两种娱乐方式的竞争中,作为有取舍权的我们,难免会产生困惑感:谁夺走了我们的春节?谁让春节渐渐失去了它标志性的意义?行走在大街上,霓虹彻夜闪烁明亮,古老中国正在如童话般崛起,而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和一些曾经深入骨髓的文化与传统告别。

  只有二十多年历史的春晚,成为了中国人的“新年俗”。每年的除夕夜,数以亿计的中国人守着电视机,观看一台不算精彩的晚会,而这台晚会竟然长达四个多小时。很长时间里,在春节如此珍贵的时刻,观众被动地看着电视上的那些老面孔们,要么假唱,要么虚伪地营造喜庆、要么拼凑老掉牙的段子……这样的娱乐,充满了虚幻感,春晚的一家独大,让春节文化变得更加单调。

  所以,现在的春节没有娱乐可言,它和中国人其他平常的日子一样,歌舞升平、灯红酒绿,唯一不同的是多了台大家可以一起看的晚会而已。在缺乏了情感升华、心灵抚慰、文化滋养的功能后,春节这个节,也许终会有一天被我们忘记……

  □韩浩月(北京 编辑)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