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让光线来做设计” 喜好混凝土玻璃和钢——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贝聿铭“让光线来做设计” 喜好混凝土玻璃和钢
2010年02月22日 14:18 来源:海南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
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在“建筑艺术”深入人心的过程中,美籍华人贝聿铭显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

  大师的起步

  1917年生于广州的贝聿铭,祖辈是苏州望族,他的童年时光在苏州园林里度过。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贻。

  1927年以后,他到上海读完中学、大学,于1935年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进入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建筑系。 此后,他先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学习,并在二战期间服役四年。1945年受聘为哈佛大学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

  1948年,纽约房地产开发富商威廉·柴根道夫聘用贝聿铭担任他创办的韦伯·纳普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柴根道夫与贝聿铭互相欣赏,相得益彰,合作达十二年之久。十二年中,贝聿铭为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及住宅群的设计,也做不少社会改建计划。直至1960年,贝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他喜好的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大师的杰作

  贝聿铭起步是从设计公寓开始的。据说,当初他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设计了许多大众公寓。贝聿铭认为:“建筑是—种社会艺术的形式。”所谓社会艺术,是指建筑与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的区别。绘画和雕塑等强调作者个性在作品中的体现,而建筑师在重视其个性与内涵的同时更主要的是为人们创造生活工作的环境。贝聿铭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因为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而深受工薪阶层的欢迎。费城莱斯大学甚至还在1963年颁赠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

  不久,他的建筑公司开始转向公共建筑物的设计。贝聿铭设计的建于科罗拉多州高山上的“全国大气层研究中心”小试牛刀,获得了好评。《新闻周刊》杂志称贝聿铭的设计是“突破性的设计”。

  贝聿铭曾提出了“让光线来做设计”的名言。这预示着,在“实用”的基础上,他对艺术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1964年,为纪念已故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政府决定在波士顿港口建造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这座建造时间长达十五年,于1979年才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为“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而于此前一年落成的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的设计,已经奠定了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

  1979年,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中国政府邀请贝聿铭设计香山饭店。贝聿铭根据自己的一贯想法———“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寻找灵感,搜集素材,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香山饭店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成为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建筑。香山饭店的规模不算大,但“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贝聿铭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里茨克建筑奖。

  1990年完工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地上70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时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亦是美国地区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厦。结构采用4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室内无一根柱子。整座大厦由递减的三角向上组成的,它减轻了结构的载荷,同时使它更稳定。

  2006年对外开放的苏州博物馆,亦是贝聿铭广为人知的佳作。“在整体布局上,博物馆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拙政园、忠王府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这些特点全部做到,简直可以耗费掉一个人所有的心血,但贝聿铭再三跟自己设计公司的人强调:“切不可沉湎于设计。”———千万不可一门心思钻研设计!给自己很大压力,如果你的心思全部放在这上面,那么注定你将成为孔乙己一类的人物!适可而止为之,因为设计只不过是你今后前途的支柱之一,而且还不是最大的支柱,除非你只愿意到老还是个设计师!

  大师的悖论

  事实上,贝聿铭是很少讲理论的建筑设计大师,除了一些片段式的格言警句,他几乎没有什么关于建筑的长篇大论。他强调“靠作品说话”,反正建筑物放在那里,让人们去自由评说吧。为了鼓励建筑师们勇于以作品说话,他建议:“建筑不是画画,你可以不看,它总是站在那儿,旁人看不顺眼,免不了有批评。所以说,建筑师面皮要厚一点……”

  但是在贝聿铭写给年轻设计师的忠告中,他又提到:“要学会善于推销自己”,具体来说就是:“不仅要能干,还要能说,能写,善于利用一切机会推销自己,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很必要!要创造条件让别人了解自己,不然老板怎么知道你能干?外面的人怎么相信你?提早把自己推销出去,机会自然会来找你!搞个个人主页是个好注意!!特别是培养自己在行业的名气,有了名气,高薪机会自不在话下,更重要的是有合作的机会…”。不能说贝聿铭说的没有道理,这绝对是可行、易行、必行的建议。但这里的“推销”,可以理解为“积极解释自己”,而非竭尽全力地“炒作”自己。但是,“靠作品说话”就是不解释。问题来了———如果你不注重理论或者刻意忽略理论,没有自成体系的阐述,如何推销?仅靠声音大、混个脸熟,乃至夸大其词?想来,这是一个悖论。这个世界上,没有悖论的“大师”真是凤毛麟角。悖论集于一体,并非仅仅出现在大师身上,也出现在欣赏大师的人身上。法国要扩建著名的巴黎卢浮宫,贝聿铭在入口处设计了一个玻璃金字塔。方案一公布,调查显示90%的法国人反对金字塔方案。一些批评者指责这个新入口是一颗假钻石,破坏了卢浮宫的整体结构。在野的保守党甚至利用这个机会猛烈抨击选择了贝聿铭的执政党。但是当时的总统密特朗力挺贝聿铭。这座塔于1989年竣工。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字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欢迎,褒奖之声甚嚣尘上,简直把金字塔当成了完美的化身。其实,判断建筑物的好与不好,凭的还是直觉。人们说不好,凭的是直觉,转而说好的时候,是因为大师的马太效应。一个人,一旦成了大师,马太效应就产生了。所以,能够真正指出贝聿铭缺点的,和能够真正看出其作品之优美的,都是极少数的人。

  王国华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