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民被要求认500个繁体字:返古还是传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漯河市民被要求认500个繁体字:返古还是传承
2010年05月11日 10:26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河南漯河市民被要求至少认识500个繁体字

  识繁,返古还是传承

  记者 曲昌荣

  河南省漯河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市直工委、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等六部门日前下文,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读《说文》、识繁体、解汉字”活动。

  活动要求,每人要读一遍《说文解字》;每人至少认识500个繁体字;每人至少要知晓500个常用字的形、音、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推动《说文解字》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当地日报要开辟专栏专页,电台、电视台要开专题讲座,详解《说文解字》,对常用字的繁、简字体进行对比,并注解形、音、义。

  此举一出,引发各种热议。新浪网展开的“你如何看待河南漯河要求每人至少识500个繁体字”的调查中,截至5月10日20时45分,共有14186名网友投票,其中,支持、认为此举可弘扬中华文化的,占54.4%;反对、认为这是兴师动众的,占41.8%。还有3.8%的网友认为不好说。

  官方解读

  只是一种提倡  不会增加负担

  漯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谢安顺:

  作为中国人,认识500个繁体字不为过,况且文件只是一种提倡。

  漯河市自2004年开始组织“经典文化教育”活动,深入家庭、机关、社区、企业等社会各阶层。官方“领读”6年,已为广大市民所接受。

  实践证明,让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并非以枯燥乏味的模式,也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正如往年下文推广诵读活动一样,文件希望每个市民要认识500个繁体字,但并没有规定必须讲几节课、参加几次会,也从不会与师生的业绩或干部职工的考核挂钩。

  学习经典的训练,只要巧妙地利用好零碎时间,组织好有趣的形式,还是很有成效、很受欢迎的。

  专家观点

  探索值得肯定  界定需要论证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

  如何传播经典是一个大课题,现在并没有一个可以在全国推广的方式,漯河的探索值得充分肯定。

  《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经典著作,对它的研究至今仍然是语言学界的一大重点。但是,这部汉代的入门之作让现代人阅读起来确有困难,不必强求通读。

  我想,漯河突出《说文解字》,是因为作者许慎是汝南召陵(今漯河市召陵区)人。作为许慎故乡的漯河人,提出要读《说文》和这种历史情结有关联,这是我们评价这件事时应当注意的一点。

  繁体字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之一。如何界定常用繁体字是一项科学性极强的工作,可以提倡认读500个常见繁体字,但500个常见繁体字的确定要论证。

  链接·拍砖

  教化的最高境界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旦形成,又何必发什么“红头文件”,何必凡事定额?弘扬文化何须强人所难?

  ——网友:孟浩强

  一方面,官方始终强调非强制性,一方面却是红头文件上“至少”、“每人”之类的强硬字眼。这份通知是否操作得有些欠妥呢?据说此举是为了激发市民对漯河的热爱,然而不认识500个繁体字就是不爱家乡了吗?

  ——网友:莫子楚

  平时我们总有机会接触一些繁体字的招牌、报纸、图书等,稍加留意、点滴积累,到成年时差不多就能识几百个繁体字。再说,有人对繁体字不感兴趣,那是人家的自由,强行规定人们必须去学,恐怕超越部门职能了吧。

  ——网友:南郭居者

  所谓的识繁仍然是因《说文》而起的,根本是以许慎为卖点经营的文化产业,兴师动众,劳民伤财。

  ——网友:心情医院

  (记者 任姗姗整理)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