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要关注民族儿童的思想情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文学要关注民族儿童的思想情感
2010年06月02日 18:37 来源:中国作家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创作也呈现出日趋繁荣的良好发展态势,少数民族儿童文学作家用探寻的视角、情感的笔触,从民族文化发展的新层面进入当下民族儿童更宽广的心灵天地,历史地、艺术地展现时代的进步,表现本民族的精神特质,顺应不同少数民族儿童审美,深入新一代民族儿童的思想情感,创作出儿童文学精品,如何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创作质量,加快少数民族儿童文学事业的发展,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记者走访了部分作家、评论家。

  民族儿童文学发展势头良好

  在少数民族儿童文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的评论家张锦贻认为,近几年,民族儿童文学发展势头良好。主要表现在:1.有意识为儿童创作的民族作家多了起来,有了老、中、青三代作家。老作家如彝族普飞、满族佟希仁、回族王俊康,藏族意西泽仁,中年作家如蒙古族韩静慧、哈尼族存文学、苗族贺晓彤,裕固族阿拉旦。淖尔,青年作家如土族张怀存、蒙古族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娜仁琪琪格、土家族彭绪洛。他们各自写出了反映不同历史时期民族儿童生存状况、心理状态的作品体现出民族新一代人的审美意识以及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和渴望,使作品的民族性与当代性、儿童性相交融。 2.有一些作品受到广泛关注,有较大影响。如黑鹤的动物小说、韩静慧的少年小说、王俊康的校园朗诵诗、普飞的幼儿故事等。在全球化的语境中,这些作品因其鲜明的民族、地域文化内涵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3.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民族儿童文学呈现为多样化和多元性。小说一直占主要地位,童话、诗歌、散文迎头赶上,且大都别开生面、别具一格。如满族肇夕的幼儿哲学童话《小东西简史》、王立春的乡情童诗集《写给老菜园子的信》、壮族刚夫的科学寓言集《海底科普寓言》五卷本、马瑞麟的散文诗选《蛐蛐蚂蚁山喜鹊》等。由于新时代里许多民族儿童外出求学、生活,情感、语言都有变化,因此这些作品中着力表现的是民族心理状态的新的变化和发展。 4.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民族儿童文学是更具特殊性的语言艺术。当下的民族儿童文学作家,虽然大都走进城市,受到汉语、外来语的影响,但他们根植于民族儿童生活,无论用母语或汉语写,都浸洇了民族儿童生活所独具的情味和情趣。如回族敏奇才的短篇小说《月亮和星星》、黑鹤的散文《冰层之下》、东乡族了一容的小说《揭瓦》,语言都各有其本民族的味儿,活泼泼地体现出民族儿童生活外在和内在的状态与气氛。蒙古族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把揭示儿童心灵、对野生动物以及自然万物的认知和情感,作为他创作的力量源泉。其长篇小说《黑焰》《鬼狗》,短篇小说《狐狗》《狼獾河》《犴》,都饱含着作家对儿童自由生存的真挚关爱。在谈到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创作时,黑鹤认为,少数民族的儿童文学创作关键是作者身份认知。作品本身所呈现的内容还应具备特定的地域性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子。作为少数民族作家,必须要面对的是如何客观地认识自己的民族身份,解决我是谁,我要写什么,我为谁写作的问题。

  在谈到这一创作宗旨时,黑鹤说,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我时常在想,我能为少数民族的孩子们写些什么,我又能让更多的孩子通过我的作品了解到什么。自从开始创作动物小说作品以来,我一直珍惜自己拥有可以通过文字表达的能力,我感谢自己这种特殊的身份,当然我的血缘也赋予我必须要承担的责任,每当我进入北方的草原和丛林,我就会意识到,这就是我的世界,我终于回到离开多年的家乡。我在创作中主要以蒙古族、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风俗及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为基础,通过小说的形式重构北方少数民族的古老文化(例如鄂温克族的驯鹿文化、蒙古族的游牧文化),在作品中试图表达并寻求人类与自然和平共处的可能性。我想让更多的孩子知道,还有那样一个世界,它从未被损坏,一直在那里,它的存在代表着某种美好的事物,代表着自由、勇敢、正义和爱这些已经正在渐渐被人们淡忘的乌托邦式的词语所代表的一切。

  把握儿童心理特征适应儿童心理和阅读需求

  赫哲族作家孙玉民的短篇小说《神秘的依尔嘎》,描述的是一个抗日少年英雄的传奇故事,回族作家于怀岸的《祖上的战利品》写的是一个山里的老猎人麻子帕旺在人迹罕至的青云岭救下一个日本鬼子的特工。这两篇写抗日战争时期的小说,民族与地域背景特点突出,显现着不同民族作家各自的艺术个性。关于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创作的艺术个性与地域背景问题,先后创作出版过儿童题材长篇小说《珠玛》,短篇小说《依姆琼琼》。电视剧《康定童话》,中篇小说《白云行动》,《意西泽仁儿童小说选》的藏族作家意西泽仁认为,作家的情感与生活是把握艺术个性与地域背景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无论是母语创作还是汉语创作也不论是农村儿童还是城市儿童,对于作品的审美期待大致相同,这是因为文学的属性所致。在他看来,少数民族儿童文学贵在一个“真”字上,成人和小孩之间,除了年龄和知识结构的差异外,在对作品的求真上是没有差异的。他说,我不喜欢那种成人化的儿童小说,也不喜欢那种说教式的儿童小说,更不喜欢那种成人学小孩嗲声嗲气说话的儿童小说。我觉得好的儿童小说不仅能打动孩子,也应该能感动成人,这才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加强少数民族儿童文学的网络创作

  评论家李东华认为,互联网上儿童文学作家们的主页逐渐增多,这预示着新世纪里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新的走向。一方面,互联网不但拓展了儿童文学作家们的发表阵地,和读者的互动,扩大了他们作品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完全影响或改变了他们的创作理念。少数民族儿童文学作家由于族别不同,所处地域高度分散,在创作上也都属个体劳动、我笔写我心的那种,很难形成合力,通过网络媒体,寻找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发展的更大空间,应成为少数民族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一种自觉意识。值得欣喜的是,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创作已意识到这一点,并正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开始有益的探索。

  中国首位迪士尼签约作家、幻想大王杨鹏是较早进入网络写作的作家,他认为: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各种文化元素都在交汇与融合,而互联网是最好的一个平台。对于少数民族儿童文学作家来说,不是要不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的问题,而是如何用和怎么用好这一平台的问题。当然,平台毕竟只是平台,作家创作内容的重要性仍然占据第一位——作品的独特性以及与其他作品的差异性仍然是作品价值的首要表征。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在这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作者完全可以将自己民族中最特别的、最灵动的、最具有文化内涵的东西通过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再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向读者、网友展示,它将能够获得出人意料的传播效果。此外,互联网也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少数民族儿童文学也可以像其他文学一样与其他文体融合,比如科幻、魔幻、奇幻、武侠等结合在一起,以获得更多的读者受众及产生更为独特的文学美感。事实上,许多网络文学作品,都在借助少数民族的元素(如人与动物的亲近、特殊的风俗习惯、神秘的宗教、迷失的历史),通过改装成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完全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形成自己的网络化的又独具魅力的风格,成为网络文学异军突起的文学品种。

  不足与努力的方向

  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创作、评论现状和时代的要求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的。张锦贻用了三个不多来阐述她的观点:令人难忘的民族少儿形象不多;让人神往的美妙童话境界不多;使人诵读永远的经典性大作不多。满族作家佟希仁认为,长期以来,部分出版社、报刊杂志以及有关方面,没有将少数民族儿童文学作家放在自己的视野之内。社会上对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创作、评论重视不够,导致一些少数民族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的质量不尽如人意,或不再坚守这一阵地。评论家对少数民族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关注得不多,作家和评论家的视野不能光看到北京、上海等繁华都市里那些生活富裕健康成长的孩子,还应该放眼看到边远山村、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儿童的生活,看到他们的疾苦,看到他们的成长与快乐。儿童文学也应该反映他们的生活。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儿童文学作家自身的综合素质,更是繁荣少数民族儿童文学的关键。儿童文学是巨人的事业,神圣的事业,甜美的事业,愿更多的作家关爱这片土地,为少数民族儿童文学的繁荣做出贡献。

  云南省彝族老作家普飞,数十年来始终关心少数民族儿童的命运。在回答记者如何更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创作时说,我们少数民族的作家在写成年人文学时也写儿童文学,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创作才能更加繁荣。许多少数民族作家都偏重于写成年人文学,不太注重儿童文学。这是少数民族作家创作认识上的一种偏差。在少数民族儿童文学作品中,富有民族特色的童诗和童话显然太少,而从民族儿童文学的发展源头看,诗和童话恰恰是少数民族民间儿童文学中最早、最兴旺的作品。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的生存状态、生活状况,有许多值得作家关注和挖掘的内容,为此,有评论家建议,少数民族儿童文学作家要深入到生活中去,深入到少数民族儿童的心灵中去,采用更为多样的艺术形式加以表现。

  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关注民族儿童的思想情感

  蒙古族女作家韩静慧前期大部分的作品一直是写草原孩子的儿童生活的,到了九十年代末她开始关注融入到多民族集体环境,在大文化背景下生存的蒙古族孩子的生活状态,探索他们如何融入汉文化环境中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过程。像1997年在《儿童文学》上发表的《危险的较量》和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M4青春事》等作品,都反映了她所生活的那个多民族地区的校园生活特色。2005到北京后,她不仅关注走进城市的蒙古族孩子,还将关注的目光转到了生存在繁华都市中的各民族孩子身上,探索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过去和现在的生存状态,把自己置身在大文化,民族大融合的大背景下。这一类的代表作品主要有 2009年出版的《神秘女生》系列三本:《外国来的小女生》《拯救懒女泡泡》《咱不和女生斗气》。韩静慧认为,在当前现代化发展越来越深入到各个地区,全球化语境成为发展趋势的大环境下,民族儿童文学创作中的民族性因为其思想资源和文学话语的特殊性而显得更有其独特的价值。这就需要我们少数民族儿童文学作家正确地对待城市化与民族化的交融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大批少数民族作家走出了民族地区,走向了都市,甚至走向了世界。随着眼界的开阔,视野的拓展,他们所关注的,所思考的已不再是单纯的民族问题,其表达的方式,也不再限于以往的叙述形式。此时,简单凭借作品题材或形成地域来创作作品,显然已不太合适。这就需要儿童文学作家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关注民族儿童的思想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把民族的精神气质、民族情愫,民族心理状态的变化、发展,和独有的民族少年情怀渗透到作品的字里行间,从而用更加现代性的表达方式把客观环境与民族性交杂在一起,在融合中不断改变。

  对此,张锦贻认为,在对外开放中,各民族人的生存、生活状态有大的变动,新一代人外出求学、工作的很多,民族作家也大多离开故土走进城市,创作视野已大大拓展,创作中既应体现出民族文化传统的浸渗,更应切实把握民族儿童现实生活、情感的变化,从深层次上呈现民族心理状态的新发展。也就是说,应该思考如何呈现全球语境中的民族儿童天地和民族儿童语境中的当代生活潮流。儿童文学民族性不是固定的概念,它是发展的、鲜活的。从这一意义上说,民族儿童文学创作更具尖锐的挑战性。所以,应该加深不同代际间作家的沟通,更需要培育和扶持儿童文学新人。由于民族儿童文学是更具特殊性的语言艺术。民族儿童文学作家无论居住在哪里,无论怎样受到汉语、外来语的影响,他的心灵与民族儿童语言思维是相通相融的。用母语写或用汉语写,都会传达出本民族儿童生活所独具的情味、情韵、情趣。显然,民族儿童文学创作也必须根植于民族生活土壤之中。应该为民族儿童文学作家深入生活创造条件。也需要精心培养民族儿童文学的翻译人才。她认为民族儿童文学目前最需要的各民族地区的倡导、扶持,以及全社会的关注、帮助。比如,设置民族儿童文学创作基金,在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里设儿童文学分会,在各民族自治区高等院校设儿童文学课程。

  王山 曾祥书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