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遭遇“文化诧异”——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当遭遇“文化诧异”
2010年06月09日 15:04 来源:广西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当身在异国,你会不会对不同行为方式、表达方式甚至文化现象有种一时“懵”了的感觉?如果有,哪怕仅仅是有点“糊涂”,或是撇嘴一笑,你都是遭遇了“文化诧异”。就算在南宁,当越来越多的东盟元素出现在街头巷尾,你大约都要脑袋转几圈,才领会那些异彩斑斓的独特文化。

  “Cultural Shock”有人译为“文化冲突”,但笔者更赞同译为“文化诧异”,因为大多数的“Cultural Shock”仅仅从思想上让人晕乎一阵子,或过后作有声有色的“谈资”,远不至“冲突”这么严重。在全球化时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交通交流工具正冲破时空界限,让人类的文化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发生改变,文化的多元性、异质性、不连续性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新型媒介的广泛应用,更大规模地推动了文化跨民族、跨国界流动。不同文化在交流过程中相互作用,成为大家都要面对的事实。

  一般而言,由文化差异性导致的“文化诧异”在所难免,有的可以一笑置之,稍有误解的还可以增加交流的“色彩”。但是,一些文化差异受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处理起来更加错综复杂,甚至导致彼此间的误会和不信任,那就真成了“文化冲突”。

  由“文化冲突”衍生的一些危害使人们往往消极地看待它。事实上,“文化冲突”并不是纯粹的冲突,冲突与融合始终相伴而行。历史上文化的交流和形成都是在冲突中进行的。例如,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辩家鹊起,创造了辉煌的先秦文化。因此,必须全面辩证地看待“文化冲突”,重视其对文化交流发展的促进作用。当遭遇“文化冲突”时,要摒弃具有强烈主观性的民族文化情结,客观地理解其成因及后果,就能避免更大的矛盾冲突。

  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客观上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相互理解和信任。回头看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以来的10年,我们和东盟国家也是越来越相互理解,“文化诧异”越来越少,相互信任越来越多。“中文热”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文化在东盟国家重新被认识和接受,就像我们对南宁街头的东盟国家元素不再陌生,这是双方不断加强全面交流合作的必然结果。什么时候,当我们感到东盟国家的人员就像南宁人,东盟的元素就如自家的牙签盒一样平常,那么,双方的交流必是进入了佳境。

  海 林 甘 燕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