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文化及其开发利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方志文化及其开发利用
2010年06月09日 15:20 来源:广西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方志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周王朝,纵向几千年,历史悠久;横向色罗万象,天文、地理、山川、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等五行八作,博大精深,与国史、谱系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源流。宋代是方志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达到郡县必修志的程度。明清进入鼎盛时期,数量之巨、种类之多、体系之完备、内容之广泛,前所未有。广西在明代三修《广西通志》,并有《广西志略》、《广西附志》和《广西图经》各1种存世。清朝广西大兴志事,有省、府、州、厅、县、土州、土司志共202种,其中《嘉庆广西通志》以新颖的体例和博洽的内容备受赞誉,梁启超称其为“省志楷模”。

  盛世修志。20世纪80年代以来,方志工作进入黄金时期,全国除港、澳、台之外的31个省(区、市)都先后建立了三级修志机构,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编纂委员会组织实施的修志格局。到2009年正式出版的新方志仅省、市、县三级就达5000部以上,广西将近200部,包括年鉴、地情书在内,数量上远超历朝往代,质量上与旧志相比,增强了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观。2006年国务院颁发《地方志工作条例》,为修志工作开辟了法律通道,具有里程碑意义。

  然而,如今社会却对方志有些冷落,甚至缺乏应有的尊重了。修志单位和人员被视为“弱势群体”,地方文化开发与建设往往忽略方志专家的参与。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大背景使然。“五四运动”传统文化备受批判,“文件大革命”更是毁灭性打击,改革开放后,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文化被边沿化,方志文化当然难逃厄运。二是方志界本身的问题。传统修志从书桌到书架,从专家到专家,束之高阁,难以融于信息社会。

  现在大背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崛起,文化软实力被认为是决定能否崛起的关键。北大教授楼宇烈断言:“没有文化准备的大国,是无从谈崛起的。”文化准备有两条路,一条是继续沿着西方文化所指引的路走下去。走不走得通?土耳其几十年来追求“全盘西化”,可是至今西方依然不认同其属于西方文化圈。“五四运动”狠批“宗法血缘制度”,一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依旧讲“血浓于水”,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另一条路就是回归本土文化之传统,事实证明,这才是正路,才是出路。越是经济全球化,越应该保持民族文化特性,才能使之具有世界意义。这一点我们已经有清醒的认识了,让孔子“走出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立市(县)等等,都是突出例证。

  回归本土文化之传统,作为源头之一的方志,该做些什么呢?

  广西方志界目前正在按《地方志工作条例》的要求,扎实推进自治区、市、县三级二轮修志工作,提出:修用志并举,传统与创新结合的发展思路。就是说,除了正儿八经地抓好“三级”志书修纂外,还要研究如何把广西一方地情系统开发出来,把广西一方地情精华宣传出去,以实现地情资源更广泛的社会共享,从而达到认识广西,热爱广西,建设广西的目的。

  广西方志系统已经做了许多工作,《广西古建筑志》是其中项目之一。用影视的形式实现志书的表达,这是一条创新之路,在全国各省市中是开先河之举。有政府支持,受社会欢迎,我们会坚定地走下去,以形成独特的文化现象,为“文化广西”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 文崇礼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