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古籍修复师妙手 “复活”彝族文化记忆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2日 18: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解说】秋雨潺潺,映衬得工作室内更加安静。只有两位古籍修复师欧丽、朱成彦的低语引人注意,他们正在商量如何将手中破损的彝文古籍《献药正经》“复活”。

  【同期】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古籍修复师 欧丽

  药物的信息,还有药理的信息都是从这个《献药经》《贡药经》这些里边取材,所以其实它很有这种医药研究的价值。

  【解说】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云南的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这里馆藏三千余册彝族文化古籍,已入选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

  【解说】古籍是文化的承载,岁月的见证。经千百年的保存,残破不可避免,破损严重的古籍纸散字碎,无法翻阅。

  【同期】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古籍修复师 欧丽

  它这个彝文古籍它蕴含了军事文化、天文地理、历法,还有医药文化。所以我觉得像这些,这么多的内容,如果我们不来做这个事情,可能以后它就会慢慢的被消亡,如果把它保护起来,然后让后人,后世子孙能够更好地利用它,然后让它传承发展下去。

  【同期】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院长 肖惠华

  所以每次跟这些古籍对话的时候,我们都是心潮澎湃,心存敬畏和敬仰之情,来对古籍进行每一次的对话,每一次的梳理。

  【解说】记者看到,欧丽和朱成彦小心翼翼将彝文古籍《献药正经》取出,做好登记后将书页反面朝上,摊在桌面。小 喷壶浸润纸张后,用镊子将破损部位舒展开来,再用毛笔蘸着浆糊刷在破损的边缘处,用新纸填补压平,每一步都倍加谨慎。

  【同期】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古籍修复师 朱成彦

  如果这些彝文(古籍)再不修复,难说到后面更加破损。现在还在可以修复的程度,如果再往后,现在不赶快修复,往后要想修复起来就很难了。

  【解说】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各民族都创造了优秀的文化,留下卷帙浩繁的文献古籍。1984年起,中国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全面开展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抢救、搜集、整理、翻译、出版、研究等工作。正是像欧丽、朱成彦这样的古籍修复师,用一双“妙手”将古籍修复, “复活”民族文化记忆。

  刀志楠 佘兰 云南楚雄报道

责任编辑:【罗攀】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