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网媒看陕西:开放创新助推西安迈向国际化大都市

2011年04月09日 11: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网媒看陕西:开放创新助推西安迈向国际化大都市
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区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西安4月7日电(张欣) 4月的古都西安,庄重中灵气凸显。3000年建都史给予这座城市令人倾羡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今,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古今在此交汇绽放出绚烂的色彩。

  现代农业:杨凌、东岭“双星闪耀”

  杨凌:探寻中国第一农科城的“奥妙”

  4月的三秦大地春意盎然,记者6日随同全国网络媒体代表团一行来到了有着中国唯一农科城之称的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杨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官――后稷,就在这一带“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我国农耕文明的先河。如今,曾经的农业“鼻祖”正以崭新的面貌走向世界。

  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记者走进培育基地,映入眼帘的是数座规模庞大的无土栽培大厅,一棵棵嫩绿的幼苗整齐的排列在园区搭建的平台上;一旁的鲜花培育厅内,眼前万紫千红的花卉令众人不由得啧啧称赞。而蔬菜作物培育园则满是依靠先进技术培育出的绿色农产品。穿梭在园区内,几乎每走一步,你都能发现“惊喜”。

  对于杨凌在过去十多年取得的丰硕成果,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周耀生向记者介绍说,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区承担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把科技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依靠科技示范和产业化带动,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探索一条发展农业的道路。为此,示范区克服种种不利条件,创新工作思路,走出一条颇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亮点一: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记者获知,杨凌示范区规划建设了10万亩的园区,以集聚国内外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形成了粮油良种,蔬菜、苗木、生猪、肉牛、花卉、食用菌和经济林果等八类产业,初步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园区形成以农民为主体、以产业为纽带,以效益为中心,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促进了现代农业的产业化。

  同时,园区还设立现代农业产业标准化研究推广服务中心和园区检测检验中心,建立起林果花卉苗木、设施农业、畜禽养殖等4大类农业标准体系。

  此外,示范区探索建立了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在省内外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基地。以本香等企业为龙头,建立的“公司+专家+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一村一品”等示范带动模式,在全国10多个省区建立示范点和试验基地1200多个,有力促进了各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亮点二:探寻产学研的紧密合作。

  记者在杨凌示范区绿帆农业专业合作社看到,这里每一座大棚都由一名教授、一名政府机构科技人员和一名农民技术员负责对作物的生长进行技术指导,而栽培技术也清晰的写在门前的标牌上。像这样由专人具体负责试验田在杨凌示范区非常普遍。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杨凌已走出一条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机制。

  示范区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我国教育与科研单位的首例实质性合并,并已先后获得297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有14项获得国家级奖励,每年通过审定的动植物新品种在30个左右,科技成果转化率由32%提高到45%。

  亮点三:城市化进程同步推进

  杨凌示范区成立以来,把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吸引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获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区和国家农业旅游示范区的称号。

  2010年1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这对于示范区所有科研人员来说无疑是针强心剂。如今的杨凌人,已不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以建设“科技杨凌、人才杨凌、生态杨凌和富裕杨凌”为目的,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正成为示范区未来的目标。

  东岭:新农村建设的“非典型”现象

  “干实业的谈不上什么幸福感,我的幸福感很低,不及格。”这是全国人大代表、陕西东岭村党委书记李黑记在接见记者时说的一席话。要知道,这位地道的宝鸡普通农民是一家日纳税额超过200万元的中国500强企业——东岭集团的董事长;他同时还是全国经济“第四村”——东岭村的党委书记。

  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东岭村还是是宝鸡市金台区陈仓镇联盟村所属的第六村民小组,经济发展极为落后。穷则思变、变则靠干,村民小组从1994年试行“以企带组、组企合一、共同发展”的创新模式;1999年又撤销第六村民小组,设为独立行政村——东岭村,继续深入推进“以企带村、村企合一、共同发展”的创新体制;2000年,集体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村民也成为企业股东之一,从根本上解除了影响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东岭村由此走向了共同富裕的发展之路。

  经历30年不寻常的风雨历程,李黑记带领东岭人建起了称雄西部民企天下的大型股份制企业。东岭集团资产近85亿元、年收入超过208亿元,连续七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荣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第27位。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在第十届全国“村长”论坛上,东岭村以92.42的综合指数,荣居中国村庄经济百强的第四位。

  2010年,东岭村农民人均收入超过5万元、户均资产超过150万元。全村95%以上的劳动力在企业上班、村民每年领取20%的股份分红和1.4万元的集体分红,村民子女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经费由村集体承担。如今的东岭村,已经由昔日的荒山僻村发展成为宝鸡城市东大门一道靓丽的窗口,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座规模宏大、活力无限的现代企业和城中新村。

  作为一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李黑记已习惯于在生产第一线摸爬滚打。总结30年来的致富经验,他说,“思变”是东岭走向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过去,东岭也曾因技术落后、生产事故濒于困境、但求变和创新帮助东岭度过一个个难关,走上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农村发展道路。

  李黑记认为,人的欲望是难以满足的,他也一样。如今,李黑记又给自己设定了新的奋斗目标。或许过不了几年,一个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村民生活愈发殷实的东岭将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国际港务区:实现西安“港口”梦

  “中国有了内陆港——西安综合保税区”。在由咸阳机场通往西安市区最为快捷的一条告诉公路旁,一副署名为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的醒目标语似乎在提醒过往的人们,西安已经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港口时代”。

  2011年2月,西安综合保税区的申报文件正式获得国务院签署批复,这意味着西北唯一一个综合保税区就此浮出水面。有关学者认为,这将是以国际化大都市为建设目标的西安朝向国际化迈出的有力步伐。

  毫无疑问,港口主枢纽,铸就大口岸、港口、产业、城市互动发展是东部沿海地区相对西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上的比较优势。对西安这座不沿海、不沿边的内陆城市来说,拥有“港口”曾经只是一个梦想。2006年,“建设西安港”这个由时任西安市市长孙清云提出的大胆理念让很多人感觉不可思议,而如今,这里发生的一切令人们感到西安正与这个梦想渐行渐近。

  综合保税区是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具有沿海港口城市设立的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由海关参照有关规定对其进行管理,执行保税港区的税收和外汇政策,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港口的功能于一身。

  事实上,此次西安获批设立综合保税区,是对已于2010年封关运行的西安保税物流中心的一次全面升级。

  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强晓安介绍说,截至目前,西安保税物流中心已办结238批通关货物,进出区保税货值达8290万美元。而国际港务区内的另一重点项目,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也已建成通车运营,这将大大增加陕西乃至西部地区的集装箱用量,为真正实现海铁联运提供可靠保障。

  西安市副市长、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韩松面带兴奋的称:“两大项目已形成优势互补的国际内陆港口岸功能平台,为促进西安成为中国向西开发开放的前沿阵地奠定坚实基础。”在他眼里,伴随着西安综合保税区获批和国际内陆港功能的进一步升级,西安国际港务区朝向“建设中国最大的国际内陆港”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西安国际港务区规划中心的巨大沙盘前,记者感受到了昔日古都快速发展的跳动节拍,六大功能板块的建设不仅为港务区,也将为陕西乃至整个西部架起一座通往世界的桥梁。

  曲江新区:打造文化产业“航母”

  4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了有着丝绸之路“东方圣殿”之称的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站在著名的历史遗迹丹凤门前,大唐盛世的华丽壮美依稀可见。这座神秘恢宏的帝王宫殿,引领着人们的思绪穿越一千多年的时空迷雾,感受唐帝国繁荣昌盛的历史辉煌,呼吸生态西安的新鲜气息。

  对于以构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的西安来说,大明宫遗址的建成已不仅仅是又一历史遗迹的重生,也是西安打造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进程中的标志。

  曲江新区位于西安市东南,发展区域总面积近150平方公里。依托辖区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曲江新区践行陕西“文化强”战略和“文化立区、旅游兴区”理念,充分依托陕西、西安大文化、大旅游、大文物的优势,以城市运营收益大力投资文化产业和公共设施,以大项目为带动,文化产业、公共文化事业和城市新区建设呈现出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迅速成为西安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2002年以来,曲江新区先后建成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曲江池遗址公园、大唐不夜城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组建了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曲江影视集团、曲江会展集团、曲江演出集团、曲江文化旅游集团、大明宫投资集团等六大产业集团、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会展创意、影视演艺、出版传媒等产业为主导的文化产业体系,跃升为西部最重要的文化、旅游集散地,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标志性区域。截至目前,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总资产达158亿元,成为我国最大的文化产业投资类企业之一,跻身西部文化产业“巨无霸”行列。

  2006年5月,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7年8月,曲江新区成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008年5月,曲江新区又荣获首届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奖。

  刚刚过去的2010年,对于曲江而言,每一天都在发生着令人感动的变化。大明宫馆的惊艳亮相、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区的全面启动;平均每天落户一家文化企业,两亿元文化产业基金惠及上百家企业和项目,西部文博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成就了曲江发展的崭新气象。

  放眼全国,文化产业被定位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而曲江,也将沿着打造全国最大文化产业园、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主功能区的主线阔步前进。

  如今的西安,历史和现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碰撞出绚烂的火花,乘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一座崭新的国际化大都市正悄然屹立在三秦大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欣】
    ----- 地方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