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浙江廿八都官话之谜:与辽宁东北语最相似

2011年10月12日 23: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江山10月12日电(记者 赵小燕 邵燕飞)有着“浙江东南锁钥”之称的浙江江山廿八都古镇,地处浙闽赣三省边界的仙霞岭山脉。古镇总人口12868人,至今还流传着13种方言。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古镇中,不管老人还是孩童,几乎人人都会说一种方言——“廿八都官话”。浙江省文化厅文化产业与科技处处长何蔚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廿八都这种“官话”融合各地方语言,属于语言多元化,但和辽宁、东北语最相似。

  “廿八都官话”和东北语相似

  廿八都地处浙江省江山市仙霞岭高山深谷之中,地势险要,是浙闽赣三省交界地,又因历史上频繁的战争、屯兵、移民,使廿八都成为“方言王国”和名副其实的“百姓古镇”。在这个总人口12868人的小镇上,流传着包括“江山腔”、“浦城腔”等13种方言,141种姓氏。

  而其中被称为“廿八都官话”的方言让很多的专家和学者颇为费解。廿八都官话,当地人称“正字”,俗称“廿八都腔”。是该镇几乎人人能说,村村通用的廿八都“普通话”。

  “这种话的‘源头’是来自于遥远的辽宁、东北。”被人称为“活字典”的杨庆山老人介绍说,当年抗美援朝时,镇上有几个参加了志愿军的年轻人,随部队在丹东停留,意外发现了当地的方言与本地“官话”相似,这几位年轻人顿悟,“官话”不就是“关话”么,也就是山海关外的一种语言,原来小镇上的人都会用的是东北话。

  更值得一提的是,源于关外的“廿八都官话”不仅与丹东音相似,同时又与云、贵、川等地语言都有相通之处。

  神奇官话起源至今成谜

  这一语言是如何形成的?杨庆山老人介绍,有一种说法是,清初,仙霞关和枫岭关之间有设“浙闽枫岭营”,而游击衙门则设在廿八都,“官话”就是驻扎廿八都的守关清军的通用语。

  何蔚萍告诉记者,廿八都官话之所以多种多样,是从明末郑成功父子镇关起至清朝,廿八都成为仙霞关、枫岭关守军的屯兵之地时。当时最多时有马步兵一千五百多人,不比当时居民少。这么多各地来的军民在镇上生活,语言不便。清朝军营中不准讲方言,强行推行官话。守军在廿八都也强行推行官话,商家为了招呼好这个大客户也主动学讲官话,但都带点南腔北调,时间一长就成了该镇标准方言。

  “还有一些南宋以后留下来的士兵,他们发现当地方言竟与家乡方言一样。”何蔚萍说道,其实,清军官话就带有关外口音,廿八都官话源自关上守军的通用语,因而也称为关话。时间久了,便形成了一种东北丹东语音基础的独特语言“官话”,谓之“廿八都腔”。

  同时也有专家从会话的腔调和有关的词语考查,发现“廿八都腔”与贵州省贵阳市至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之间的口音相近。对此,另有一种说法称,廿八都方言中云贵川语系占比例较大,因为当年与黄巢对阵的高骈部队多系云贵川人,也多有流落廿八都一带。但这只是一种猜测,并不足信。

  何蔚萍表示,尽管关于“廿八都官话”起源,流传着多种版本,但至今并无定论。“廿八都的语言是丰富多元化的,所以专家和学者也不会对此下定论,大家只会以研究方式进行下去。”(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唐伟杰】
    ----- 地方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