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甘肃平川力促再就业 下岗女工针织十载开网店

2011年12月23日 11: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甘肃平川12月23日电 (潘瑞雄 冯志军)冬日寒风凛冽,在素有“西北陶都”之称的甘肃白银市平川区兴平路上行人稀少,但在一家由下岗女工自主创业的“多彩绒线店”内却是热闹非凡,往来顾客络绎不绝。

  除了前来订货的商贩外,店里还有近10位前来“学艺”的失业女工。这家店的老板王静一面忙着招揽生意,一面不厌其烦地为屋里的“徒弟”们传授着自己的针织绝活。记者看到,这家约20平米的店内挂满了做工精美的拖鞋、坐垫、毛衣等手工编织品。

  “她们都是我们街道的下岗职工,一个人每月能编四五件毛衣,每件能挣一百多元。”王静告诉记者,每天都有许多社区的下岗女工和残疾人到她店里学技术,最多时每天得分好几拨,有二三十人。

  有着千年制陶历史的白银市平川区被世人冠以“西北陶瓷工业城”的美誉。上世纪90年代末,当地一度兴盛的陶瓷、煤炭等工业跌入了发展的萧条期,造成大批职工下岗,社会就业压力极大。

  45岁的王静原是平川装饰陶瓷厂的职工,2001年因厂里效益衰败而被迫下岗。次年底,爱好编织的她参加了当地政府组织的手工编织技能培训班,开始依靠编织来赚取一点酬劳添补家用。去年8月,在当地街道办的帮助下,王静投资近三万元开起了一家手工编织品专卖店,同时免费为当地下岗职工和残疾人教授编织技术,代售产品。

  回想起下岗伊始的生活,王静用“天壤之别”来形容与现在生活的差别。“刚下岗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心里没底,当时年龄也大,找不到工作,只能打零工,家里的经济压力一下子变得很重。”她说,但现在情况就好多了,这种手工制品不愁销路,家里经济情况比以前好了很多。

  “刚学会编织技术时,我们就在家里编,政府帮忙代销,每个月只能挣四五百元的手工费,现在开了这个店,就实现了产销一体,每月和‘学徒们’人均能挣一千多元。”王静说。

  王静还追赶潮流,开了家淘宝网店,“现在手工编织品市场需求很大,供不应求,我还想把店面扩大一点,等过几年再组织专门的营销人员去其他城市开分店。”王静表示,她现在过得很充实,很幸福。

  兴平路街道办公室主任吕东明介绍,目前,王静所属的兴平路街道辖区已有345人参加了手工编织培训班,并成立了10人以上的手工编织队伍,1320名下岗职工中有265人实现了自主创业,其余则选择灵活就业。

  事实上,这只是平川县近年全力改善民生的一个侧影。五年来,该区共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66亿元,实现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次。建设18.61万平米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完成63.4万平米的棚户区改造。(完)

分享按钮
    ----- 地方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