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四川山地救援队联络地图公布 户外遇险拨热线求助

2012年04月11日 11:27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四川山地救援队联络地图公布户外遇险拨热线求助
山地救援队准备出发救援。(资料图片)

  四川由于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省内山脉起伏河流纵横,是户外运动的天堂,也是山地灾害大省。近年来,随着参与户外运动人群日趋增多,各种不可预见的意外事件数量也逐渐上升。

  为了在意外事件发生后采取迅速有效的救助,2006年4月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山地救援工作委员会(四川山地救援队)成立。截至目前,救援队已承担大量的国内国际救援任务,成为遍布全川的一支救援生力军。

  揭秘

  救援范围从山地覆盖城乡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救出映秀中学320名中小学生及群众;青海玉树特大地震,从成都冒雪驱车1200公里,在地震发生20小时后即到达玉树展开救援。据统计,四川山地救援队成立以来,已在省内处置各国登山及山地运动爱好者失踪及遇难救援20余起。

  除了担任山地救援任务外,四川山地救援队还积极参加城市和乡村的救援活动,从抢救道路交通事故伤员到寻找失踪老人,从索道抢险到高空建筑救人,到处都有救援队的身影。甚至科学考察队,也经常请救援队提供技术支持。

  四川山地救援队是一支为户外遇险提供救援服务的公益性组织,根据地区不同下设各救援分队,各分队由各地协会及俱乐部负责组建,能够及时派出人员,提供更加快速有效的救援服务。目前,四川山地救援队已成为我省防灾救灾的一支生力军。

  网络密布全川遇险可拨热线

  打开救援队联络图不难看出,泸州、宜宾、自贡、南充、乐山、眉山、甘孜、凉山、四姑娘山、救援犬分队、大学志愿后勤服务小组,一个完善的救援网络已经形成,以总队所在地成都为中心,各救援支队密布全川,群众户外遇险可拨打热线求助。

  在川东北有南充支队,负责川东北六市(南充、达州、遂宁、广安、广元、巴中)的救援任务。南充支队有225位队员,其中包括157位男队员,68位女队员,设有搜救组、医疗组、心理危机干预组、通讯组和后勤组。南充支队组建有两支学院分队:西华师范大学分队和川北医学院分队。

  乐山山地救援支队曾组织对峨眉山张沟山洪遇险人员的救援,成功救出6人。救援队还飞身降到400米深的悬崖寻找失踪人员。

  在川南有泸州支队,救援队由热爱公益事业的户外运动精锐教练员、资深行业专家等志愿人士组成,任务是为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群众性户外运动、自然灾害、城市救援提供公益救援服务。救援队擅长高海拔、高空塔架、丛林、溪谷、竖井、地震等情况的救援,除普通户外救援装备外,还配备搜救犬及充气快艇等装备。救援队有22位队员,其中包括20位男队员,2位女队员。设置有搜救组、通讯组、后勤支援组。(记者 刘建)

  暑期“驴行”当心泥石流

  户外运动越来越热,暑假外出游最大的危害是什么?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副教授冯文凯介绍,外出旅游泥石流比地震危害更大。

  “5·12”大地震以后,冯文凯除了给学生上课外,还经常率学生到灾区等一线做调查,给当地的群众普及防灾减灾基本常识。

  意识提高:群众防灾观念改善

  “5·12”大地震以后,为了让灾区群众尽快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从第一次参与灾区救援后,此后每个暑假,冯文凯就会率大学生到青川、映秀等地进行防灾知识普及。“现在灾区群众的防灾意识逐渐提高,甚至不少当地人还自创了防灾‘土办法’。他们会在山体变形裂缝的部位插上醒目的小木棍来标识危险。”

  技术提升:远程监控灾区情况

  除了每年暑假到灾区考察、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外,冯文凯每天都要在网上远程监控灾区情况。

  冯文凯介绍,从2009年开始,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就逐渐启动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决策支持平台,监控系统能将汶川、映秀、清平、龙池等重灾区的滑坡位移、降雨量等监测数据在第一时间发回信息中心,“数据自动生成线条、柱状图形,我们就能对灾情迅速做出判断,从而在灾难发生前对当地预警。”冯文凯说。

  灾情提醒:泥石流的危害更大

  地震过去了,我们就安全了吗?不少学生认为,暑假野外郊游没有什么危险。而在冯文凯看来,学生在汛期外出旅游,泥石流的危害比地震更大。

  “地震后,不少山体都是裂开的,很容易产生滑坡和泥石流。现在的学生都喜欢跟驴友一起到野外露营。而暑假多雨季,泥石流容易频发,学生们更应该当心。”冯文凯说。

  发生泥石流该怎么办?他简单地介绍了几种办法。“在沟谷内逗留或者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停留。发生泥石流时,要马上向高处跑,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者下游跑。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记者 杜灿)

【编辑:肖媛媛】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