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张家台村的“新民居”:农家院实现村民的致富梦

2012年05月05日 03: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张家台村的“新民居”:农家院实现村民的致富梦
张龙云 摄
张龙云 摄

  中新网北京5月5日电(网络媒体“走转改”(北京平谷)报道组 阚枫) 五月的北京,骤升的气温已经让人感觉到夏日已至。随着天气的渐渐炎热,位于京郊深山里的平谷区张家台村即将迎来一年里的消暑旅游旺季。近日,网络媒体“走转改”(北京平谷)报道组,来到群山环抱的张家台,采访了解这个远近有名的深山小村的大变迁。

  车辆在平谷东北部山区的盘山公路上绕过一道道弯,一排排新建的二层小楼依山而起、错落有致,这片抢人眼球的山间“别墅区”就是正在参评“北京最美乡村”的平谷区张家台村。然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京郊深山里的有名的穷山沟。

  张家台地属北京平谷区镇罗营镇,由四个小自然村组成,全村有80户230多人。几年前的这里,还有一半村民住在容易发生山体垮塌、洪水及泥石流易发的地界,山间果林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这些仅够谋生,很难致富。

  “当年这里没有通公路,村里产出的水果只能由村民肩挑背扛下山去卖,这里又没有什么特产水果,村里的果子在市场上基本没有竞争力,只能低价卖出,勉强维持生活。”十几年前从东北老家嫁到张家台的李先翠说,自己刚到这个深山沟的时候,村里年人均收入也就两三千块钱。

  几年前,周边的几个邻村通过民居改建办起了民俗旅游,这让张家台村的村民羡慕不已。这时,从1992年就在张家台当村支书的张志朝也感受到了“改变”已经不能再拖。

  张家台的发展转机出现在2008年,这年秋天,张志朝一边组织村民召开代表大会商谈将4个自然村合并,在安全地带建设新民居开办民俗旅游,一边到区里镇里争取优惠政策。

  从2009年起,张家台村在位于原址以北几百米的水库上游岸边重新选址,将村庄整体搬迁。新居建设中,村子利用平谷区新民居建设规划,每户获得11万元补贴款,进行水电、绿化等新房基础设施,原居住于泥石流易发区的搬迁户每人获得1.3万元的搬迁补贴,此外为推广普及村民新居太阳能的建设,搬迁村民每户还获得2万元的太阳能购置补贴。

  林林总总的搬迁补偿款给村民搬进新居减轻很大的负担,但是,村民住进新家仍需要每户拿出20万元左右的自筹资金。“在当时的张家台,让每户拿出20万确实非常困难,但是大家都明白,要想致富,搬迁这一步必须坚定的迈出去,借钱也要尽快搬进新家。”张志朝介绍,当时大家都是“背债”住进新房,所以,入住后村民就很快的开始琢磨自己的农家院怎么样办出特色,以便尽快见到新居带来的实在利益。

  与村民新居建设同步,张家台村在水库周边开发人文景观,建水上娱乐项目,搞果品采摘,努力把自己打造成适宜居住和接待的“水上新村”。

  依托周边山林景区的开发,2011年5月全村入住村里统一建造的二层民居小楼以来,全村80户已经有68户申请到了农家院执照。在旅游接待能力提升之后,如今的张家台已经是京郊旅游的一个热点地区。现在的李先翠,再也不抱怨当初自己选择嫁到这个“穷山沟”的决定,他和丈夫一起经营的农家院尽在今年4月就纯收入3万元。

  李先翠的女儿今年已经在镇上读小学。“以前穷的时候,孩子要买学习用品都捡最便宜的,现在我们小两口也有些积蓄了,以后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丈夫杜维强说,村子在三年内的巨大变化,其实就是实现了这个山沟老几辈人的“致富梦”,而这梦的实现将会让村子的下一代永远受益。

  张家台村和李先翠一家的变化,正是近年来整个平谷区发展民俗旅游产业的一个典型代表。第三产业代替第一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线,务工人口返乡创业,山区农民变旅店老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富裕了山区农民,也保护了区内的山水生态,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打造出一个“生态绿谷”的绿色产业链。(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