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省城故事:中原商战的“三面镜子”

2012年10月01日 11: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郑州10月1日电 题:中原商战的“三面镜子”

  中新社记者 赵敏 李志全

  曾被预言“必死无疑”的王亚妮,如今风光无限。“10多年前的事了”,“和当初预见的一样,郑州是个经商的好地方。”

  这个在河南郑州市拥有一家颇具规模服装店的女老板,拿出本地一家报纸挥了挥说,“京广高铁郑州至武汉段要通车了,两大高铁相交,这种辐射有多大?!”

  上世纪80年代末,郑州一家名为亚细亚的股份制企业和该市5家“国字”号商贸企业展开的营销竞争,名噪一时,又称“中原商战”。

  一时间,“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的广告语,在中国妇孺皆知。很多商场和企业以能在郑州开店为傲。

  商战持续了7年多的时间。王亚妮就是在这个时候,只身一人、拎着行李从河南商丘来到这里的。

  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当时有媒体报道:“没有一家够档次的国内商场不在琢磨中原商战。”

  “那时候,郑州没什么大型服装市场,整个河南省也没有像样的服装厂。”对于王亚妮的一意孤行,周围朋友调侃称其“必死无疑”,特别是在商战“主角”亚细亚倒下后。

  但她有自己的“算盘”:河南人口多、交通便利,铁路京广、陇海线在郑州交会。

  经济学家曾经总结了温州人赚钱的“三面镜子”: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借此,把握社会发展趋势,体察市场需求,做到运筹帷幄。王亚妮认为,中原商战正是自己的“三面镜子”,“给了我做生意的头脑和眼光”。

  事实上,这场商战后来甚至还进入教科书,成为学者和现代商业从业者的“三面镜子”。

  有人说,它是经营理念之战;有人说,它是服务理念之战;还有人说,它是管理理念之战。中原商战留给后人的经验和教训,至今仍具镜鉴价值。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宋向清认为,这场商战,变以往企业“跟着市长干”为“跟着市场干”。它就像鲶鱼一样,激活了整个地区的发展,在全国产生了重大效应。

  一切都时过境迁。如今的郑州二七广场,“亚细亚”标识还在,却易主为一家电器店。高楼林立之下,这座郑州市民心中形象高大的建筑“变矮了”,当年风光难寻。

  但这座城市依然人声鼎沸,只是平添了许多大鼻子、蓝眼睛的“洋客人”。目前,已有4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郑州,竞争前所未有的激烈。

  以郑州火车站附近的银基商贸城为例,辐射中国西北、华北甚至更远的地方,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商户都到此进货。

  “人们对亚细亚的狂热,其实反映了物品的稀缺,选择余地太小了。”回忆起当年情形,王亚妮如是说。她现在不仅有实体店铺,还有网上商铺,点击鼠标就可完成选货、购货的整个流程。

  一觉醒来,似乎郑州所有地方都“长”出了商圈,不论是近郊、远郊,抑或是市中心。批发、零售、仓储物流、食品工业、汽车及零部件等等,多种商业业态并存。

  王亚妮手里的报纸上,刊载着“京广高铁郑州至武汉段9月28日通车”的消息,它将和郑西高铁十字相交。高铁经济圈悄然形成。

  “我原来去广州进货,曾在车厢里打过地铺,煎熬一天一夜。”对铁路有着别样感情的王亚妮感叹,现在去广州6个多小时可达。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社认为,会有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涌向郑州。

  人过中年的王亚妮说,“我依然看好郑州。”她认为,中原经济区和高铁经济圈也能成为“三面镜子”,“它属于有眼光的人”。(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