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西河池撤地设市10周年 老区转型发展美丽变身

2012年12月05日 22: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河池12月5日电(记者 杨志雄 黄艳梅)革命老区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乡坡纳屯村民黄大顺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所在的小村屯每年都会吸引超过10万名世界各地“候鸟人”前来养生度假,依靠发展乡村旅游业自家年收入超过5万元人民币。

  巴马县是著名的“世界长寿之乡”。在上世纪90年代,巴马在中国经济发展版图和梯次中属于典型的经济后发达地区,当地农民靠天吃饭,人均收入不过千元。如今,巴马县的长寿养生旅游品牌蜚声中外,越来越多的农民住上小洋房,每日忙于“家门口挣钱”。

  国家贫困县河池凤山县袍里乡坡心村的村民也深有同感——村口的三门海生态旅游区作为当地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吸引的中外游客越来越多。当地很多村民以开展农家乐等形式直接从事旅游经营或参与旅游服务,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河池市地处广西西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是广西的资源富矿区,著名的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水电之乡、世界铜鼓之乡、世界长寿之乡和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河池市坚持以“以资源换产业”为发展思路,建设新型产业基地,打造生态民族文化名城,昔日“老、少、偏、穷”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正值河池撤地设市十周年。12月4日至5日,河池市举行撤地设市10周年系列活动。中共河池市委书记黄世勇介绍,目前,河池市基本形成有色金属、水电、化工、食品、蚕丝五大优势产业为主,冶金、建材、林产品加工等产业为辅的产业体系。随着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完成,河池机场、红水河“黄金水道”建设扎实推进,河池市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初步形成。

  黄世勇说,拥有众多世界级旅游资源的河池,系统整合“长寿、生态、民族、红色”四大特色旅游资源,旅游业已发展成为第六大支柱产业。十年来,河池市国家A级旅游景区从两家增加到16家,凤山地质景观“晋级”世界地质公园,东兰县5个红色旅游景区入选首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巴马县被评为全国县域旅游之星,河池市获得“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称号。

  此外,河池市通过实施东巴凤(东兰、巴马、凤山)大会战、大石山区大会战、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以及系列惠农工程,解决了全市5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149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电、通邮、通广播电视,2011年率先在广西实现县县都有生活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场的目标。

  据官方统计,十年来,河池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近4倍,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1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7.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57%。河池市先后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广西自治区平安市、广西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市等多项荣誉,河池市壮族铜鼓习俗、刘三姐歌谣等8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世勇称,老区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美好愿望,正在河池这个欠发达地区逐步实现。今后十年,河池市将深入实施产业增量提质、民生保障提升、城乡新貌新风、开发扶贫攻坚、执行力提升“五大工程”,力树政治新气,开创经济新型,建设城乡新貌,推行民生新政,引领社会新风,促进文化新潮,打造生态新秀,凝聚发展新力,推进各项工作上档进位,建设幸福新河池。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