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小康纪事)传统民间手工艺创富记

2013年01月28日 13: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宁德1月28日电 题:传统民间手工艺创富记

  作者 吕巧琴 叶茂

  有着“中华巧女”美誉的袁秀莹老人,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剪了一辈子的传统民间小手艺——剪纸如今竟也能创造财富,不仅帮她养家糊口,还成了造福一方的富民产业。

  今年87岁的袁秀莹老人,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福建宁德市柘荣县民间剪纸艺术氛围的影响下,7岁开始学剪纸,现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柘荣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

  “以前女孩子不会剪纸,会嫁不出去。”袁秀莹老人告诉中新社记者,过去,剪纸只是一种业余爱好,很难养家糊口;直到2000年宁德撤地建市时,她的50幅剪纸被作为礼品送出,为她带来了第一笔财富3000元人民币。

  从过去的非卖品到可以卖到钱了,这让袁秀莹老人“看到了剪纸的市场潜力”。2001年,在当地政府“将剪纸规模化、产业化,培养下一代技艺传承人”的鼓励下,缺乏资金的袁秀莹老人在家里办起剪纸艺术馆;2007年,在当地政府免店铺租金政策的扶持下,袁秀莹将剪纸艺术馆从家里搬出来,成立了“袁秀莹剪纸艺术馆”。

  袁秀莹老人还让儿子、儿媳加盟开办剪纸艺术馆,开发剪纸业务。老人说,不少外省客商、外国人都慕名而来,一年有数十万的收入。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柘荣剪纸先后赴菲律宾、马来西亚、埃及、巴西等国家展出交流,深受海内外人士喜爱。目前,柘荣有民间剪纸艺人300多人,专业剪纸生产企业、剪纸艺术馆9家,家庭剪纸手工作坊10多家,年均产值400多万元。

  “从当初挣个伙食费,到现在公司年产值200多万元,拥有员工50多人,剪纸不仅只是兴趣爱好、艺术传承,也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当起了老板的37岁剪纸艺人孔春霞说。

  2005年,孔春霞成立金柳剪纸工艺品有限公司,专门开发研制剪纸新产品。2011年,孔春霞的公司被列入“福建省重点创意产业基地”,成为当地剪纸产业的“龙头”。

  眼见传统剪纸经济效益的低迷、价值挖掘的欠缺、艺术人才的流失,孔春霞深知“艺术没有一定的市场就没有生命力”。她吸取油画、漆画、国画的风格,提高剪纸艺术性;将剪纸一改传统红色为黑色,并裱在金箔、银箔上,使剪纸作品更具独特美感;成立剪纸艺术传播公司,以创意设计主题剪纸。

  孔春霞积极创新,开拓市场,使她的剪纸作品紧俏起来。有客商批量定制她的剪纸作品,仅《清明上河图》剪纸作品去年年初就卖了800多幅。

  有了袁秀莹、孔春霞她们的坚守、传承和创新,柘荣剪纸慢慢从单纯的花鸟虫鱼、人物脸谱及生活画面,延伸到风土人情、卡通人物等;从用于节庆、生日、嫁娶等,到用于办公、居家装饰或艺术收藏等,还开发出镜框、卷轴等装裱产品。

  “有销路才有出路。”柘荣剪纸愈发彰显其生命力,发展壮大。近年来,柘荣县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以及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扶持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产业化发展。

  当地官方透露,下一步,柘荣将创建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剪纸产业一条街和重点剪纸村,计划到2015年建成具有海西区域特色的剪纸文化产业基地。

  目前,“海西柘荣剪纸基地”、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名录,柘荣剪纸赢得的这些金字招牌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投入到剪纸的世界里。

  22岁的金冰清是柘荣剪纸艺人的“生力军”,正在努力学创作设计,计划将动漫人物融合到剪纸世界中。“希望将来能有一家自己品牌的剪纸店。”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她,相信计算机在传统工艺设计领域的运用会越来越广泛。

  此间传统文化研究专家称,传统民间手工艺的产业化发展,加上创意创新的融入,不仅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也带动了传统民间手工艺的新发展。(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