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贵州书记赵克志:实现贵州同步小康的“中国梦”

2013年03月05日 10: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北京3月5日电 题: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实现贵州同步小康的“中国梦”

  记者 张一凡 张伟

  “每个人都有梦想,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信心才有力量。个人梦想要和国家民族梦想融合在一起,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在谈到“中国梦”时说:“对贵州来讲,现阶段我们也有自己的‘中国梦’,就是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0年8月,赵克志履新初到贵州,便感受到了“压力”。那时,贵州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只有59.4%,比全国低17.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占GDP的32%,比全国低7.7个百分点;城镇化率29.9%,比全国低16.6个百分点。“贫困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贵州尽快实现富裕,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一个重要象征,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赵克志用这段话概括对贵州发展的认识。

  如何不负中央重托和人民期盼?成为赵克志萦绕心间的问题。“‘十二五’时期,兄弟省市区加快发展、竞相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特别是西部地区还将保持较快发展速度。”“我们仍然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易失难得,稍纵即逝。只有抓得快、抓得紧、抓得实、用得好战略机遇,才能抢占先机、赢得优势,加速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否则,贵州就会再落后一个时代!”赵克志的话语间透出急切之意。

  这几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对贵州工作的要求,提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走追赶型、调整型、跨越式、可持续的发展路子,大力提高工业经济、城镇人口、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四个比重”,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在贵州省2013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一致认为,过去的五年,特别是过去两年多,是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老百姓实惠最多的时期。

  贵州省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五年,贵州省主要经济指标总量翻了一番以上,近两年经济增长速度排位上升到全国第三位和第二位。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802亿元(人民币,下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4753元,年均分别增长11.9%和14.9%。

  谈及未来,赵克志说:“这两年的发展变化告诉我们,贵州是一片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热土,只要我们加快赶、全力转、奋力超,完全可以改变贫困面貌,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创造美好未来。”

  “未来五年,我们将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部署,一张蓝图绘到底,把同步小康书写在贵州大地上。”赵克志如是说。

  对于贵州同步小康的“中国梦”是什么样子,赵克志用朴实的语言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贵州同步小康,要更加注重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真实感受,建设一个不含水分、人民得实惠、老百姓认可、发展和环境相协调的全面小康社会。

  赵克志解读说,实现贵州的“中国梦”要坚持“三个不能代替”的原则,即坚持以县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不能以全省的总体小康代替县县建成小康;坚持多数城乡家庭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的收入和生活标准,不能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坚持多数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实际成果,不能简单以指标数值代替群众直观感受。

  梦想连接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怎样实现贵州同步小康的“中国梦”?赵克志说,我们制订了贵州省小康建设指标监测体系,共6大项25个指标,其中有“三个核心指标”,即以县为单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1000美元。我们决定在全省开展以县为单位的同步小康创建活动,今年就要开展首批同步小康县的申报、评选、认定工作,两年内每个市(州)要建成1个同步小康创建示范县,每个县(市、区)要建成1个同步小康创建示范乡(镇),每个乡镇要建成1个同步小康创建示范村(社区),以此带动全面小康建设,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此时,在赵克志话语间,“人与自然和谐、幸福指数与发展成果同步”画面跃然记者面前。

  赵克志意味深长地说,“2011年,习近平同志在我省调研时深刻指出,贵州是全国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最艰巨的一个省份。”要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指南,脚踏实地地奋斗,扎扎实实地工作,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奔向小康!”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