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小康纪事)酸涩野果变金果 广西壮乡女大学生创富记

2013年03月06日 17: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贵港3月6日电 题:酸涩野果变金果 广西壮乡女大学生创富记

  中新社记者 杨志雄 黄艳梅

  “一株余甘果的成本是20元,年收益可达到100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丹竹镇,农家女黄丹红经过10余年的努力,把无人问津的酸涩野果变成炙手可热的致富金果。

  如今,黄丹红的余甘果品牌被认定为广西著名商标,获得全国新技术新产品交易会金奖,产品销售从实体店铺延伸到网络销售,远销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欧美等国家。每到余甘果的成熟季节,串串金黄色的果实压弯枝头,种植基地还吸引游客观光,成为农户增收的天然庄园。

余甘果又名油甘子、牛甘子,具有很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从小与土地打交道的黄丹红在2000年大学毕业时毅然放弃公务员职位,继承了农艺师父亲的事业,一门心思扎进余甘果的种植开发中。

  丹竹镇盛产矿石灰,土地贫瘠,而余甘果耐旱又耐涝,对土壤肥力要求并不高。黄丹红与家人对野生余甘果进行人工培育,成功开发出产量和产值较高的优良品种。通过市场调查,黄丹红看好余甘果的前景,她坚信通过科技创新能发展壮大这一产业,于是带领乡亲在荒山上广种余甘果。

  2002年10月,集种、产、销“一条龙”服务的广西大玉余甘果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年仅24岁的黄丹红出任总经理。当年,余甘果的鲜果收购价就翻了一番,群众种植热情高涨。黄丹红四处奔走与院校合作研发新产品,企业从罐头、果脯初加工不断向果酒、果汁、果茶、果醋、含片、果粉等深加工延伸。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的富。”黄丹红说,为了带动更多农民增加收入,她于2009年4月创建了大玉余甘果合作社,给予农户种苗和技术扶持,还帮助回收。目前,合作社在广西西北大石山区和一些贫困地区建有种植基地,并在四川、云南等省区建立了25个技术服务站,推广余甘果种植4万多亩,辐射带动20多个市县1.7万多农民走上致富路。

  丹竹镇廊廖村最早种植余甘果的农户谢恩居说,如今村里大片山地都种着余甘果,这几年他家30多亩余甘果年年丰收,每年有近20万元人民币收入。来自广西崇左市天等县的李利民说,以前石山种玉米,每亩收入仅100元至200元,种植余甘果后每亩达到5000元左右,群众都叫好。

  “余甘果的经济效益很大,我希望能挖掘出它更高的价值让更多农民受益。”先后获得中国科技种养女能手、中国十大农民女状元的黄丹红还当选了2012年度中国农村新闻人物。她说,未来,企业将加紧筹建特种生物资源研究所和加工厂等项目,进一步开发功能性高档保健品,努力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根据官方统计,最近5年来,广西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552家,带动900多万农户增收。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表示,广西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预计今年至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2020年比2010年翻1.88番,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