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探访中国农耕文化的活化石—襄阳南漳漫云村(图)

2013年05月02日 11: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探访中国农耕文化的活化石—襄阳南漳漫云村(图)
“花屋”门前的石台阶 尚华珍 摄
村口的皂角树,至少有200年历史了 尚华珍 摄

  中新网襄阳5月2日电 题:探访中国农耕文化的活化石——襄阳南漳漫云村

  作者:杨泽文 尚华珍

  漫云,一个浪漫的名字,一个诗意的村庄,犹如一颗珍珠被遗落在荆山的褶皱里。

  近日,国家古村落保护委员会20余位专家学者,零距离接触了湖北襄阳市南漳县东巩镇的春秋寨和巡检镇的漫云村。

  刚进村口,就被眼前水墨画般的美景震撼了:村子中央有20多栋古民居整齐排列,一律座北朝南依山而建,门前一条古街道横贯东西。街道北面为民居的正房,通风采光条件较为优越,南面有许多附属便房。古街道总长约150米,街面全部用不规则的青石板铺就,青石板历经数百年踩踏显得异常光滑。

  笔者注意到,村里最老的一处四合院式的“花屋”已经有400多年历史,两层小楼,整栋房屋有大小房间22间,房屋右侧有一栋结构大同小异的偏房,据传古时为武将随员所住,可谓“豪宅”。据村书记敖光正介绍,像这样的“花屋”,全村至少有15座以上。

  老宅院外,一棵直径逾1米的古皂角树像一把巨伞撑出绿荫,树龄超过200年,树下一块大磨盘成为天然的村民聚集地。几百年来,村民们习惯聚集在皂角树下议事。

  敖光正介绍,现留在村子有130人,村里有“六古”:古民居、古山寨、古作坊、古墓群、古树和古井。村民至今保持着古朴的民风民俗文化。

  去年6月,漫云古村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文化遗产日特别报道——《中国记忆》”节目播出,漫云村由此而声名远扬,吸引众多驴友前去探访。

  寂静的漫云古村逐渐热闹起来。据介绍,目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最高峰每天达200余人。但是,漫云古村还没有任何的建设和包装。因此,游客进山后,吃住均自行解决。在漫云,游客们虽然饱览了如画美景,却感受了生活的不便,同时也不得不给古村的环境卫生、风貌保护留下遗憾。

  去年10月,南漳漫云村获评“中国景观村落”,成为湖北省首个国家级景观村落。去年11月,该村入围“绿色幸福村”省级试点,成为此次襄阳市唯一一个试点。

  中国古村落保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安蒙认为,不用开发概念,不用旅游概念,就用功能再生概念,通过反思维把漫云打造成一个古村落的代表。

  沈阳大学教授、古建筑专家赵琛教授说,从上方俯视整个漫云村,就像一条龙盘着整个村庄,几乎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是左青龙右白虎。漫云村是人与天与自然的对话,是天然合成绝顶的例子。不比规模,不比建筑,不比精良,就比地理位置。

  国家民委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会秘书长黄忠彩指出,漫云村里至今没有通自来水,手机信号几乎没有,更别说宽带网络,上学、就医都要到几十公里以外的镇上。因此,漫云要在保护中开发,十分谨慎地发展漫云旅游;建议定位为“中国农耕文化的活化石”,对民居进行保护性修复,不能破坏民居风貌。(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