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郑州人体器官捐献者渐多 贡献爱心延续生命

2013年05月08日 21: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郑州5月8日电 (记者 周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受此传统观念影响,中国人体器官移植供需比例失衡,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5月8日,是第66个世界红十字日,当日,在河南郑州一人体器官捐献宣传活动现场,几十名市民打破传统观念影响,纷纷填写器官捐献志愿书,传递爱心,延续生命。

  “目前还有很多市民,对人体器官捐献还存在认识的误区,甚至还包括一部分医务人员,对此都较为抵触。”活动现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移植科主任郭文治表示,存在这种观念主要还是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毕竟逝者为大,家属们都想让逝者尽量完整一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逐渐变化,器官捐献,对于逝者就犹如是一种生命的延续。

  当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人体器官捐献宣传活动现场,近40名热心市民主动填写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

  活动现场,一位来自河南农村的60岁大妈刘天真,专程从病房楼赶来,不会写字的她,由医生代笔填写一份“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

  刘天真告诉记者,他的儿子目前需要肝移植,住院两个月来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肝源,她深深体会到等待的痛苦,虽然儿子目前还找不到匹配的肝源,但是她愿意捐献出自己身体的器官,来救助其他等待匹配器官的病人。

  “本身得病就是一种不幸,但是能得到别人的捐助,最终拥有第二次生命,那种感觉如同在天堂一样。”该院,一位已经移植成功的肝病患者刘新志,向记者吐露再次获得重生的幸福。

  “我是这样认为的,假如说这个人百年之后,什么都没了,还不如把自己好用的器官留给别人。”躺在病床上的刘新志对记者说,由于器官来源十分困难,等待对他们而言,是非常焦虑的,而器官对渴望健康的他们来说,等于是生命的延续。他打算签下“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捐献自己身体其它的器官,继续延续大爱的生命。

  郭文治说,自2009年国家卫生部与红十字会推动心死亡器官捐献项目以来,郑州人体器官捐献者也比往年或者更早些时候,情况要好得多。2012年河南省共做了39例器官捐献,今年有可能会更多,预计将会超过50例。

  中国人体器官移植工作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发展至今遇到了不可回避的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在中国每年约有30万患者需要器官移植,每年只有1万人能得到满足,中国平均每百万居民中仅有0.03名捐献者。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