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内蒙古区域游牧文化的变迁》在京发布

2013年05月24日 01: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 贾天勇)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央民族大学邢莉教授等人编著的蒙古学、民俗学新著《内蒙古区域游牧文化的变迁》(简称“变迁”)23日在北京发布。

  《变迁》共70余万字,配有80多幅图表和近百幅照片,在阐释“游牧”原形态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其衰微、转型的历史过程。作者搜集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并以丰富的实地田野考察作为实证,在研究方法上打破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界限。目前,这部著作已经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优秀奖,并入选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在当日的首发式上,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忠彩指出,牧区面积约占我们国家国土面积的1/4,是很大一块区域。内蒙古牧区是我国四大牧区中最大的一块。在牧区发展当中,内蒙古的牧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这本书对于推动今后牧区的发展、牧区文化的传承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曹宏举介绍,这部研究著作全面阐述了内蒙古区域传统的游牧文化结构以及它的结构形态变化,通过内蒙古区域游牧文化的变迁透视中国社会的变迁,以及我国民族文化在变迁中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院长助理郝时远特为该书出版发行发来贺辞。他在贺辞中说,我认为《内蒙古区域游牧文化的变迁》是研究蒙古学方面的一项突破性成果,具有拓展性、前沿性,这项成果的出版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仅此表示热烈的祝贺!

  《变迁》主要作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邢莉是一位蒙古族人。她表示,要通过这本书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是蒙古族原文化生态到底是什么样的;第二是游牧文化的文化结构经过了怎样的转型;第三是它转型以后又呈现了什么样的文化结构形态。

  各位专家表示,由于人类学、历史学、民俗学等这些学科定位方法的局限性,以往对游牧文化的研究往往都局限在微观的、小规模的研究上,而把游牧文化的研究放在“内蒙古区域”这么大的范围当中去考察,确实弥补了以往游牧文化研究方法的一个不足。

  来自国家民委、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共30余人出席了当日活动。(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