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深度观察:699万“最难就业年”如何通过大考?

2013年05月24日 10:22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毕业生规模历史最高,招聘岗位却下降15%

  699万“最难就业年”如何通过大考?

  投110多份简历,笔试和面试却不超过10次;求职三个多月,至今还没签约……大学生易锋的求职经历让人看到就业之难。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达到699万,招聘岗位却比往年下降15%,一涨一落使得2013年被称为“最难就业年”。

  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通知促进就业公平。但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学校、性别、疾患等人为规定的“门槛”,又让“最难就业年”雪上加霜。

  是单位太挑还是要求太高

  四处散发的求职简历,一双双渴求用人单位签约的眼神,排着长队只为递上自己的简历……在上海举行的一场大学生招聘会现场,拥挤程度如同春运时的火车站。

  在太阳底下排了近1小时,江西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易锋才进场。“我参加了十几场高校专场招聘会,提交了110多份简历,得到的笔试和面试机会加起来不超过10次。”

  “201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为历史最高,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上海交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钱静峰说,“一毕业就失业”的氛围笼罩着职场新人。

  一份针对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本科毕业生为35%。

  是用人单位变得挑剔了,还是大学生的就职要求变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相比2001年的114万大学毕业生,12年的时间人数涨了7倍,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与此相对应,受国际经济形势和贸易摩擦、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影响,就业岗位数量逐年减少。“现在光伏产业进入寒冬,不少企业的招聘也处于半停滞状态。”武汉市人才市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外贸、金融、制造等行业招聘人数也下降了两三成。

  一边是找不到工作,一边企业却找不到合意的人才。合肥一家私营模具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这几年一直没有招到合意的技术人员,月薪4500元左右,本科、大专都不愿意来,现在只招到一个中专生。

  三大“门槛”加剧“最难就业季”

  为确保在史上“最难就业年”高校毕业生们能够公平就业,近期教育部和国务院办公厅接连下发通知,明确规定“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不得对求职者设置性别、民族等条件,招聘高校毕业生,不得以毕业院校、年龄、户籍等作为限制性要求”。

  然而,记者在应届生求职网、智联招聘等求职网站上浏览发现,很多企业的招聘公告都注明了仅限本地户籍或者本地户籍优先,甚至是仅限当地生源。此外,毕业生们还要面临性别、相貌、身高、疾患等种种歧视。

  ——身份:学历查三代

  安徽大学法学院研究生陈好运本科是当地一所二本院校,应聘一国家重点高校辅导员,自认为条件相当符合的他连考试资格都没获得。原来,学校在简历筛选中,直接将本科和硕士不是211、985院校的学生剔除在外。

  ——性别:要男不要女

  华中农业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陈玲芬把自己的qq签名改为“自恨不是男儿身”。一心想进高校当辅导员或者进企业做人力资源的她,考取了助理社工师证等多个资格证书。在应聘浙江方太厨具企业的人资岗位时,企业选择了各方面不如自己的男生。

  江西一所大学的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说,保守估计,今年他们学校女生就业率要比男生低20个百分点。

  ——疾患:拒之门外

  我国已经明确禁止就业体检检查乙肝,但违规检查最高仅1000元的罚款。“按照岗位体检要求,我全部达标,但还是被用人单位拒绝了。”一名乙肝病毒携带者抱怨说。

  实现就业公平梦还要多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丁大建认为,社会公平首先应是机会公平。在就业领域,用“院校、户籍、性别等门槛”来区别对待高校毕业生过于简单粗暴,会剥夺多数毕业生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不利于社会选拔多样化人才,也不利于社会阶层流动,对实现高等教育结果公平,会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

  “在当前劳动力市场过剩的情况下,企业必然会‘百里挑一’,为选人用人设置较高的标准。”一些专家提出,适应社会变化,我国高校还应尽快调整学校定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以及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主动适应人才市场变化的新格局。

  不久前公布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英语、法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等一些热门专业,竟然连续三年位居本科失业人数最多的前10名。

  钱静峰分析认为,从最初的热门变成如今就业的冷门,反映出我国高校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实践课程、机会太少,理论性东西太多”,导致人才与就业市场需求不符。

  专家称,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是富有活力、充满梦想的一代,他们希望通过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接连曝出的“萝卜招聘”,无处不在的就业门槛,让他们深感实现梦想障碍重重。社会应该为他们营造公平的大环境,助力年轻一代实现梦想。

  综合新华社等报道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