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他就是我的好巴郞

2013年06月17日 20: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通讯:他就是我的好巴郞
许永生夫妇看望老人.

  中新网乌鲁木齐6月17日电 (记者 闫文陆)“他就是我的巴郞子!” 这是吐尼沙汗老人常说的一句话。老人所说的这位“巴郞子(小伙子)”就是乌鲁木齐市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许永生。

  吐尼沙汗是乌鲁木齐市新民路街道红山社区的一位孤寡老人,今年74岁。2009年秋,在该市社区工作中,许永生认识了这位老人。

  这是一位善良的老人,但是生活并没有因她的善良而特别眷顾她。在社区工作中,许永生和市政协工作队的同志们从社区干部和居民那里了解到,十多年前,吐尼沙汗的老伴因病去世,五年前又失去了独子,老人家里一贫如洗,除了一台20多年前购买的几乎无法收到信号的电视机和一盏白炽灯外,所有家当不足千元。

  “第一次见到老人,她的眼神是那样无助,生活的艰辛刻在她苍老的面容上,那深深的皱纹里藏着诸多的无奈和悲凉。”老人孤独的身影以及沮丧的神情强烈地震撼着许永生,他的心情特别沉重:尽管老人来自于偏远的喀什,尽管语言阻隔着他们之间的交流,但是许永生知道,任何遭遇磨难、挫折和不幸的人,都需要温暖和帮助。

  许永生决心帮助老人改变目前的生活状况。当天,许永生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和爱人商量帮助吐尼沙汗老人的事情,妻子和正上中学的儿子听说老人的情况后立即表示全力支持,一家人立即做出细致的计划和安排。由此,许永生决定戒掉吸了很多年的烟,节约家庭开支,用以资助老人。

  从那时起,每逢节假日或者其他闲暇的时间,许永生都要带上家人、同事或朋友去看望老人,给她送去米、面、油、肉、水果、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同时送去100元到200元不等的生活费。从2010年起,除节假日外,许永生每月还固定给老人100元生活费,并且给老人添置了一台电视机,随后又给老人买了冰箱,购置洗衣机等生活用品,把家当添置齐全。

  由于老人体弱多病,许永生想方设法联系较好的医院和医生定期给老人体检和治病,试图通过这些努力,尽量让老人过的宽裕一些,快乐一些。

  开始时,很多人不理解许永生为什么要帮助这样一位毫不相干的老人,甚至有人说他是在作秀。为了取得这些人的理解和支持,许永生特意带着他们多次看望老人。尽管他们听不懂老人含混不清的话语,但是他们从老人的表情里读懂了老人所要表达的感激之情,再加上长期以来老人已经与邻居们渐渐熟悉起来,使很多人逐渐理解并加入了这个爱心队伍。

  帮助吐尼沙汗老人虽然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但是对许永生身边的亲朋好友,特别是正上中学的儿子来说影响很大。2010年11月5日是儿子的生日,当很多亲朋好友和同学准备给他过生日时,他把长辈们给的生日贺礼和自己平时节余的1000多元钱,在生日那天全部交给了吐尼沙汗老人,老人感动得泪流不止。

  这几年,在许永生和工作队同志以及社区同志的帮助下,吐尼沙汗老人的生活出现了明显变化,家里有了新彩电、新冰箱,碗里多了肉和油,兜里有了零花钱,日子过得舒心起来。而更重要的是老人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由过去的自卑、怯懦和忧愁,逐渐变得自信、开朗和快乐起来,慈祥的脸上有了幸福的笑容。

  多年来的交往也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吐尼沙汗老人一直把许永生一家当作亲人,当作精神依托,逢年过节都在家等着他们。她对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许永生就是我的汉族巴郞子!

  许永生说,帮助和关心吐尼沙汗老人,既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也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听到了、看到了自己该做又能做的事,该帮又能帮的人,我能不做、能不帮吗?”

  许永生说:“既使我不这样做,我相信也会有人把吐尼沙汗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关心她、照顾她。如果大家都力所能及做一些增进民族感情的事,那么,民族关系就会更加和谐融洽。”

  许永生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疆各民族相互依存、团结互助的真谛。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开展的民族团结先进典型、道德模范建设标兵等评选活动中,许永生的事迹感动着许多人,他也因此多次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