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五言壮欢”山歌唱响广西宾阳 以歌会友传情

2013年07月02日 19:44 来源:南宁日报 参与互动(0)
“五言壮欢”山歌唱响广西宾阳以歌会友传情
“五言壮欢”山歌唱起来。

  5月17日,农历四月初八,宾阳县露圩镇库利村壮族群众欢聚在当地山清水秀、树竹成荫的三叉江边举行民歌会。当他们唱起庆祝传统节日的原生态山歌时,“五言壮欢”山歌再一次被外界所关注。

  露圩镇库利村是宾阳县的“同心·民俗文化村”,也是宾阳县统战部门精心打造的“同心”品牌之一。千百年来,库利村人通过四月初八“圩逢节”把“五言壮欢”山歌代代传了下来。

  宾阳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彭锋告诉记者,近年来,宾阳县致力于把统战文化引向基层,形成统战文化建设的强势,使统战文化不断发扬光大。通过把库利村打造成“同心·民俗文化村”,推动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五言壮欢”山歌美 半数村民会唱歌

  “咪客豆邓伲(有客来到这里),柳欢喜如嘛(我们好高兴);喉渴芹吟茶(口渴喝杯茶),依咪嘛礼仪(没什么礼仪);茶杯依咪花(茶杯没有花),听地茶陇利(喝是山泉水)……”这是农历四月初八在露圩镇库利村圩逢节上演唱的“五言壮欢”山歌《迎客歌》。

  库利村在传承蓝衣壮民俗文化上最具特色、最具创新。圩逢节一大早,库利村的男男女女身穿节日盛装,云集一方,摆起了歌台,蓝衣壮们以歌会友,以歌传情,他们通过随编随唱、互问互答的对唱方式,歌唱党的富民政策,歌唱宾阳县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抒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美满爱情的追求,表达各民族同胞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和睦相处融洽。他们动听的歌声和风趣的对唱,吸引了众多群众前来观看。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广西著名词曲作家范西姆认为,广西每个地方都有“五言壮欢”山歌,库利村的“五言壮欢”山歌比较完整,比较优美,比较有特色,是库利一个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品牌。

  据悉,源于现实生活的库利村“五言壮欢”山歌,每首12句,分3节,每句5个字,押韵非常特别。这里的村民在创作“五言壮欢”山歌时,艺术性很高,赋、比、兴等各种手法临场运用自如。

  “库利村全村壮汉杂居,85%以上为壮族。现在,库利村共有1230人,600多人在传唱山歌。村民们不仅会唱山歌,还会写歌。”库利村老人协会会长韦明生说,库利村人自古以来就这样把“五言壮欢”山歌代代传下来。

  “我们通过打造‘同心·民俗文化村’,推动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彭锋说。近年来,库利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以库利山歌文化入手,请来范西姆教授指导山歌文化活动,并以美丽的三叉江自然风光为依托,分层次开展民族文化建设,《迎客歌》《哭嫁歌》两首山歌入选中国壮族百首民歌集,唱响了“五言壮欢”民俗山歌文化品牌。

  唱响社会新气象 山歌传承有后人

  聪明、淳朴、勤劳的库利村人赋予其丰富的内容,不但在山歌对唱中增加歌颂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还歌唱社会主义新气象、新生活,歌圩的品位不断提高、知名度不断扩大。

  库利村加强培育“蓝衣壮”文艺队伍,组建了库利村三叉江文艺队,传承优秀民俗文化。对传统舞牛、扁担舞、钱尺舞等民俗文化活动进行挖掘和排练,每年多次自办文艺晚会。三叉江文艺队的覃雪枝告诉记者,村里自从成立了文艺队后,村民们利用业余时间来排练节目,丰富了群众节假日娱乐活动。

  露圩镇充分发挥壮语山歌课堂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将壮语山歌民族文化教育的内容贯穿到青少年和群众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四月八山歌会,培育民族情感”节庆活动,确立“谁都是山歌传承人”的研究和发展理念,让广大群众和青少年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理念。库利村老人协会发挥余热,教村上10多名小朋友唱山歌,使“五言壮欢”山歌后继有人。

  覃雪枝坦言,过去,村里年轻人不太爱唱山歌,自从政府支持村里打造“五言壮欢”民俗山歌文化品牌后,村里年轻人也开始爱唱山歌,学写山歌。如今,库利村村民在节日和日常生活中不断传唱山歌,把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流传下去。库利村“四月八”歌圩也已经成为当地久负盛名的“圩逢”大集。每年这一天,周边村屯和横县部分乡镇村民踏歌而来,用原汁原味的山歌与这里的村民一起欢庆节日。目前,库利村已被南宁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定为“五言壮欢”传承基地。

  民心凝聚促和谐 乡村建设面貌新

  随着“五言壮欢”山歌文化活动的传承推广,库利村掀起了新一轮文化建设热潮,群众先后自发筹办了3次大型山歌会,建成村篮球场、江边龙泉山歌台、景观小路改造、绿化等库利村“五言壮欢”民族文化广场首期工程。

  走进库利村,一栋三层古色古香又具有壮族元素的文化活动中心映入眼帘。村民陈伯初告诉记者,与过去相比,如今的库利村焕然一新,村里有了文化活动广场,原来泥泞的黄土路也“变身”为水泥路。

  2010年以来,该村拟定了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10年规划,目前,库利村运用博大精深的壮语山歌民族文化,努力构建整体规划,形成传承基地文化系统,凸显出民风、民俗、民族的特色,还把民族文化楼的一楼建成农家书屋,藏书1500册,让附近周边村的广大党员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

  近年来,该村建设了60多座沼气池,改水改厕120座,还投入20多万元硬化了600米水泥路,平整加固了1200米农业耕作区机耕路,组织群众维修水渠200米,群众的广泛参与有力地推进了全村的各项建设。

  “可以说,山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陈伯初说,通过全村上下的努力,库利村进一步凝聚了民心,加快了新农村建设,促进了村民的团结和民族文化的繁荣。(记者 尹海明)

【编辑:李雨昕】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