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6年级女孩报30余兴趣班 家长如此“着急”为哪般?

2013年07月19日 10:29 来源:浙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六年级女孩读了30多个兴趣班

  家长何必这么着急

  最近,武汉一位徐姓女士因为近5年累计花费12万元,为5岁半的儿子先后报了17个培优班,被媒体冠名“最着急”家长。

  没有“最着急”,只有“更着急”。记者采访发现,杭城的焦虑家长也不少:一名六年级的女孩至今已经读了30多个兴趣班,有家长狂借27张身份证为孩子摇号报班……着急,成了很多家长在培养孩子方面的心态。

  小女报班三十个

  上月底,网友“林风楼主”在杭州某网站上发帖《一算吓一跳,升初中前,参加兴趣班30多个》,引来16000多人次的阅读量。

  在帖子中,“林风楼主”提到自家小女刚上六年级,和同龄人比,上的兴趣班不算最多,可仔细算一下,从幼儿园开始加起来居然也有30多个。

  幼儿园时期包括珠心算、趣味英语、儿童画、儿童舞、钢琴等8门,上小学后数量急剧上升,光校外的就有芭蕾舞、拉丁舞、毛笔书法、快速记忆等22门,接下来,这位家长还计划再给女儿报两三个兴趣班。

  面对许多网友的批评,楼主一再强调,关于兴趣课,自己的一贯理念是:尊重孩子,适当引导。但不少网友直指其做法是“很有代表性的中国式培养模式、教育理念和家长爱好”。

  “与其说孩子的兴趣,不如理解为家长的自得其乐。”网友“一位观众”这样说。

  百里挑一挤破头

  家长对兴趣班的热衷,带来杭州兴趣班市场的持续“高烧不退”。

  昨天,记者在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采访时看到,每一层楼、每个班都坐满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而教室外则围满了等候的家长,有的探着脑袋靠在窗边观察,大部分坐在楼梯上或是庭院休息处,玩手机、看报纸、聊天,好不热闹。

  据了解,今年青少年活动中心共推出100多个活动和培训项目,在第一阶段的新生网上报名中,计划招收2.8万人次,结果预约人数达8.5万人次,78%的班都需摇号定员。预约比例最高的是一个“一对一”的钢琴班,1个名额171人预约。另有一些运动训练营、电子琴、自然英语预约比例也超过1比100,与往年一样火爆。

  “一号难求”之下,不少家长动足了脑筋:一位母亲在为孩子报自然英语兴趣班时,借了27个亲戚朋友的身份证一起摇号,以增加中签率。

  有家长透露,有人在网上兜售热门课程的名额,甚至在少年宫现场就有人“交易”,一个名额可以卖到两三千元。

  如此“着急”为哪般?

  “启蒙教育非常重要,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谈到为何着急给孩子报班学习,家住杭州朝晖的陈雪芬女士告诉记者,今年暑假,她的儿子和媳妇给4岁半的孩子在少年宫网站上预约了7个兴趣班:绘画、围棋、综合……“孩子小,先给他尝试一下,然后再根据喜好进行选择。”

  和陈女士一样,不少家长认为,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孩子长大后很难在社会上谋得一席之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累点,以后就有本钱了!”家长们表示,自己小时候没条件学钢琴、舞蹈、绘画……现在条件好了,不能再让孩子留下遗憾。

  殊不知,想着“为孩子好”,并不一定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好处。“对孩子过早灌输教育,会增加学习恐惧感和心理负担,抹杀学习兴趣。”教育专家指出,事实证明,很多孩子最后不是输在学科知识上,而是输在学习习惯、心态,对知识缺乏好奇心和想象力。

  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教管处副处长戚建峰建议,家长为孩子报兴趣班,最好不要超过两个。对大多数孩子来说,重要的不是学了什么和学得怎么样,而是能否养成坚持到底的行为习惯和主动思考的能力。“要给孩子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学会认知,学会判断,这样才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记者手记

  家长,请慢慢来

  这是个竞争的时代,升学、求职、晋升,都要付出百般的努力。于是,奔跑,成了很多人的生存状态,也成了他们希望传递给孩子的生活经验。

  家长们希望孩子快些赶路,早点学习,多学点东西,生怕错过什么,却忘了让孩子放慢脚步,看看头顶的天空,体会成长的过程与其中的快乐。

  也许出于这样的原因,多年以前,作家龙应台以一位母亲的亲身经验写下《孩子,你慢慢来》,希望孩子不要着急,体味慢慢成长的美好。只是这句话,现在似乎更应该说给家长听。

  家长,请慢慢来,让孩子们多看看成长路上的风景,因为,这比单纯长大能让他们收获更多的东西。(记者 吕玥 通讯员 方蕾)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