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女村医坚守海岛27年 村民亲切称呼其为“二姐”(图)

2013年08月08日 15:17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0)
女村医坚守海岛27年村民亲切称呼其为“二姐”(图)
1日13时许,吉钓岛乡村医生王锦萍正在给86岁老人王雪梅量血压。

  王锦萍:海岛女村医的27年坚守

  阅读提示:福清吉钓岛只有0.74平方公里,四面环海。岛上有800多位村民,却只有一位女村医王锦萍。27年来,王锦萍靠着一个药箱和一双脚,走遍了海岛的每个角落,为岛上的405户家庭都看过病。如今,家人都离开了海岛,已52岁的她,却只身一人,依然坚守在10多平方米的吉钓村卫生所。

  8月1日13时许,记者来到长乐松下码头,乘坐“吉钓号”渡轮,15分钟后,到达福清城头镇吉钓岛。此行,我们要去寻访一位坚守海岛27年的女村医王锦萍。

  岛上的每一条路、每一处房子,她都了然于胸;岛上的每一个病人,对何种药物过敏,她都铭记于心。

  “当乡村医生要有好记性”

  午后的海岛很安静。岛上,家家户户都晒着收获好的花生。踏着石阶拾级而上,记者看到,上面撒满了贝壳。吉钓村村干部林宏春说,花生和海产品,是岛上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村卫生所设在村中心,这也就是王锦萍的家。在门口,记者看到两桶沙子。王锦萍说,诊所有时会漏水,沙子是用来修缮房屋的。卫生所只有10多平方米,里面有一张架子床、一张躺椅、一张办公桌,还有一个破旧的柜子,上面挂着“药房”的牌子。一台老式吊扇“吱呀吱呀”地摇着“头”。

  “卫生所早上5时多开门,晚上10时关门。开门后,基本上就要寸步不离。”王锦萍说,只要接到病人家属的通知,她随时随刻都要准备出诊。

  13时42分,一位老人戴着草帽、拄着拐杖,来到卫生所。“王医生,我后背疼、牙龈疼,人很难受。”一进门,老人就诉说着症状。王锦萍告诉记者,老人是86岁的村民王雪梅,长期患高血压、冠心病和风湿病等。检查完口腔后,王锦萍给老人注射、开药,并对她说:“回去一定要按时吃药。”

  “到我们这把年纪的人,就是希望自己能健康长寿。”王雪梅说,“要不是王医生,我这把老骨头都不知道去哪里了。”今年2月,王锦萍去培训,不巧王雪梅旧病复发。老人只好委托家人到松下码头药店买药。不料,服药后,情况越来越糟,老人失去了知觉。幸好王锦萍及时赶回,她重新给老人换药,连续8天为她输液,老人最终化险为夷。“我在卫生所看病10多年了,还是王医生最了解我的病情。”

  27年来,王锦萍走遍了海岛的每家每户,对岛上每个人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在她的脑海里,有岛上每一个人的“档案”。“当乡村医生要有好记性。病人一般都不知道自己的过敏史,只有我们记住了,才不会出错。”王锦萍说。

  岛上的小路四通八达,记者发现,每条路都可以到达卫生所。可王锦萍却能从众多小路中挑选最近的路程,尽快赶到病人家。“这也是熟能生巧。走了20多年,每条路都烂熟于心,每家每户我都熟悉。”

  10多年前,王锦萍也曾想离开海岛,但老人的一句话“你走了,我们怎么办”,让她打消了离岛的念头。

  “他们更需要一位医生”

  1986年,25岁的王锦萍从福清卫生职业学校毕业。本可在城镇谋得一份好工作的她,又回到故乡,接过叔叔的担子,当起了乡村医生。

  海岛风大,特别是冬季,风刮在

  脸上火辣辣的疼。晚上,岛上一片漆黑,行走极不便。可即使深更半夜,王锦萍也得出诊。有一年冬天,她摔伤了。就在此时,70多岁的陈月仙老人生病了。王锦萍只好一瘸一拐,步履蹒跚地来到陈家。靠着床,她艰难给老人输液,陈月仙当时就流泪了:“你摔伤了还来看病,我心里难受。”

  “环境恶劣,身体疼痛,这些都能忍。”王锦萍说。可10多年前,她的儿子要到福清城关读书,对她说:“妈妈,你跟我一起去吧。”面对儿子渴望的眼神,她犹豫了。“孩子需要照顾,村民也离不开我。”她矛盾着。村里的老人们知道后,都来到卫生所,直率地说:“王医生,你走了,我们怎么办?”

  “我走了,这些老人看病就成了问题。”王锦萍百感交集。她了解海岛村民看病的艰辛。在岛上,村民出入全靠船只,2个小时才来一趟渡轮。万一有个头疼脑热,没有医生,小病就可能拖成大病。考虑再三,她终于狠下心来,为儿子办理了寄宿生手续,并拜托父亲和妹妹照顾,她毅然留在了海岛。“作为一个母亲,谁不心疼自己的孩子?但岛上有两三百位老人,其中很多都是留守老人,他们更需要一位医生。”

  由于环境恶劣、待遇又低,没人愿意到岛上当村医。27年来,王锦萍都是一人行医。其间,她的堂弟来当过帮手,在岛上待了两三年。后来,她亲自劝走了堂弟。“在这里,他连结婚都成了问题。”

  别人都往外跑,王锦萍跳出海岛又回来,辛苦一个月也就1000多元,一辈子图个啥?

  “既然选择当村医,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

  这些年来,王锦萍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家人。每逢深夜,病人家属前来敲门,结果全家人都被惊醒。看着孩子睡眼惺忪的样子,她确实心有不忍。

  还好,家人都能理解她。王锦萍说,她的父亲住在福清城区。老人过生日时,只要她有时间去,生日聚会肯定要改成中午,因为她不能在外过夜。“这么多年来,孩子的家长会我一次都没去过,都是孩子的父亲或爷爷去。”

  村干部林茂春说,海岛条件恶劣,有条件的人都往外跑。王锦萍的家人也不例外。她的丈夫和孩子都在广西、云南一带做生意,家人一直希望她过去帮忙,一家人可以团聚。但她放心不下岛上的800多位村民,只身一人留了下来。每逢节假日,面对空荡荡的房子,她只能打电话给千里之外的家人,听听他们的声音。

  别人都说王锦萍有点傻,从海岛跳出去又回来,而且一待就是27年。“一个月也就1000多元,还不如给家人看看店铺,一辈子图个啥?”村民老林说。可王锦萍认为,作为土生土长的吉钓人,她深知海岛看病的艰难,“既然选择了村医,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

  16时许,王锦萍在卫生所里已守候了2个多小时。她说,有时一天来六七个病人,有时却一个都没有。

  最后一班渡轮就要开了。当记者离开时,看到墙角处有一条扁担。这是王锦萍用来挑药品的扁担。每个月两次,一两公里长的路程,她要从吉钓岛码头将药品挑到卫生所。这么多年下来,扁担已被磨得很光滑。

  就要上渡轮了,林茂春对记者说,王锦萍在家里排行老二,许多村民都叫她“二姐”。“她走遍了岛上的405户家庭,为每家每户都看过病。这份情,大家是忘不了的,我们都把她当作自家的亲人。”林茂春说。(记者 赵锦飞 实习生 梁一帆 通讯员 毛晨熙 文/图)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